河畔花海。
流连忘返。
夏日的银川,典农河如一条碧绿绸带蜿蜒穿城而过。在金凤区段绵延数公里的景观水系两侧,近15万平方米露地花卉竞相绽放,红的热烈、紫的典雅、粉的娇嫩,与粼粼波光交相辉映。市民或漫步花径,或骑行绿道,或驻足打卡,在氤氲花香中感受“城在水中、水在花中”的诗意栖居。这条历时十年精心雕琢的生态廊道,正以绵延盛装,成为银川市民触手可及的“幸福花园”。
01 典农河畔的生态画卷
夏日的典农河,舒展的身躯宛如一匹巨大的绸缎,温柔地映照着天空的蓝与云朵的白,也倒映着两岸花海斑斓的盛装。微风拂过,水面荡起细碎的涟漪,新生的芦苇丛便随之轻盈摇曳,如同绿色的丝线在绣布上起舞。不时有不知名的水鸟掠过,翅尖点水,惊起一圈圈荡漾开去的圆晕,又倏然飞向花影深处。
水下,隐约可见水草的柔曼身姿;水面,漂浮着睡莲圆润的叶片,偶尔托起一两朵恬静的花;靠近水岸处,香蒲、鸢尾等植物挺立着修长的身姿,在水与岸的交界线上,勾勒出一道生机勃勃的绿色镶边。
02 科学种植打造城市美景
典农河的花海,并非天然如此,而是绿化工人一株株精心栽种。“今年我们精心挑选了20多个适生花卉品种,其中包括百日菊、粉萼鼠尾草、虞美人和波斯菊等。”银川市绿化二处管理科副科长方明说,别看这些花现在开得热闹,背后可是有科学门道的。
百日菊是当之无愧的夏季之星。这种原产墨西哥的花卉,在银川表现出超强的适应性。其茎秆直立坚硬,即使在河畔大风中也不易倒伏。最奇妙的是它的开花特性:第一朵花开在顶端后,侧枝开花位置更高,因此得名“步步高”——象征着不断进取的精神。从6月到9月,深红、金黄、雪白的花朵持续绽放,单株花期可达百日之久。
粉萼鼠尾草则是新晋的“网红”花卉。这种唇形科植物春夏开花时,常被误认为薰衣草。作为去年引种的新品种,它安全度过了银川的严冬,今年首次在典农河畔大规模绽放。技术团队选择它,正是看中其耐寒耐热、花期绵长的特性——从5月到霜降前都能持续开花。
“打造三季有花的景观,关键是把握三个原则。”方明解释,绿化团队严格把控品种适配性,优选节水耐旱型花卉;注重景观持续性,通过不同花期品种的巧妙搭配;兼顾管护经济性,选择抗逆性强的本地适生品种。
在种植技术上,团队采用阶梯式播种法。比如百日菊等一年生花卉分批次播种,确保从初夏到深秋都有花开;粉萼鼠尾草等多年生植物则通过花期调控技术,在春秋两季达到盛花期。合理的植物间距预留了生长空间,色彩搭配则遵循“冷暖交替、块状混交”原则,形成视觉节奏感。
03 景观小品里的城市哲学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典农河畔,一组太阳线条造型下,这句诗意文字引得游人驻足。不远处的葡萄酒主题打卡点,用绿植精心塑造成葡萄酒瓶造型,展现着宁夏“紫色名片”的魅力。而一座粉红色风车矗立花海,转动出童话般的梦幻光影。
这其中,景观小品不是简单的装饰,而是人与自然对话的媒介。正如这个太阳造型以及那句诗意的文字,引导人们思考行动与等待的哲学,与“步步高”百日菊的意象形成精神呼应。
葡萄酒主题景观则承载着地方文化表达的使命。“我们用植物雕塑再现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元素,让市民在游憩中感受地域文化的自豪感。”方明介绍,这类小品特意设置在休憩节点,配合休息座椅形成情景化空间。
景观需要记忆点,就像文章需要金句。粉红风车的选址则体现了视觉引导的巧思。粉色的风车从东西两侧望去都是视觉焦点。
这些小品与自然景观的融合遵循着隐与显的平衡,造型现代但不突兀,色彩明丽却不艳俗。材质选择上,采用耐候钢、防腐木等耐久材料,确保在露天环境中长久保持美感。
04 城水相融的幸福密码
典农河的出现和不断“进化”,映射着银川城市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从水利工程到生态廊道,再到人文景观带,这条水系的变迁成为城市生态建设理念的生动实践。
“过去治水考虑的是‘安全’与‘通畅’,现在更注重‘活力’与‘共享’。”银川市水务局负责人介绍,再生水利用工程使典农河获得了稳定补给水源。两处再生水项目每年可提供2600万立方米生态补水。
在市民体验层面,典农河畔构建了多层次的亲水系统:水上保留生态岛为鸟类提供栖息地;岸边湿地成为自然课堂;自行车道满足运动需求;间隔设置的休憩平台则让市民能静享亲水时光。
“这条河改变了我的生活。”傍晚时分,在河边慢跑的陈女士擦拭着额头的汗珠,“加班再晚也要来河边跑几公里,看看花,望望水,疲惫就消散了。”
典农河所造就的城市亲水地带,不仅能提升居民幸福感,更可喜的是,河道水质持续改善,鸟类种类持续增加。
当夕阳为典农河披上金纱,晚风送来阵阵花香,慢跑者掠过花径的剪影,与水面、天空鸟儿构成动态画卷。这条承载着生态修复、文化传承、休闲娱乐多重功能的景观水系,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重塑着城市的肌理。
银川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李尚 文/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