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东山社:山海间的“诗与远方”。
在厦门岛南部的东坪山群峰环抱中,海拔130米的东山社与邻近的东坪山社(海拔180米)共同构成厦门岛内海拔最高的自然村落。
这里森林覆盖率超过80%,曾是厦门“城市绿肺”中一处被遗忘的角落。
十几年前,村民出行需在坑洼土路上徒步或骑行电动车颠簸下山,水电供应不稳,鸡鸭满地、违建杂乱更是常态。
而如今,一辆红色公交车沿着蜿蜒的柏油路盘旋而上,10分钟一班的东坪山客运专线,让村民孙惠华感叹:“现在一脚油门就能进城,再不用为下山发愁。”
环境蝶变:从“脏乱差”到生态客厅
2019年起,思明区以党建引领推动“拆违、补绿、整治”三步变革。
莲前街道组建专班,通过“支部带村、民主管村”模式,发动党员带头拆除鸡棚鸭舍,腾挪闲置地,打造出垃圾分类屋、口袋公园、溪流景观等公共空间。
曾经的臭水塘东山水库,如今成为山海健康步道林海线的核心景观,13.6公里的空中步道串联起“水中落羽杉”秋色与梅海花台,市民沿步道漫步,可尽览暖色调杉林与飞鸟交织的生态画卷。
产业新生:围炉煮茶与非遗文化共舞
治理后的闲置空间催生了文旅新业态。
在东坪山社,岳向阳父女的故事成为“生态惠民”的缩影:
父亲经营“村口大叔·慢生活馆”,50张茶桌周末座无虚席;女儿岳彤的窑烤面包店飘香山间,成为厦门首家网红窑烤面包店。
“茶饮+面包”组合吸引年轻人涌入,围炉煮茶、农家乐、露营等业态让村民吃上“旅游饭”。
更深远的文化赋能也在发酵——省级非遗古埙文化园落户老宅,定期举办雅集与传承人培训,许明禁将自住房改造成“小桥流水人家”式的艺术空间,助力街道打造“市中心音乐艺术小镇”。
智慧治理:城中村的现代化基因
东山社的蜕变不仅在于颜值,更在于治理模式的革新:
智慧平台:
党群服务中心的3D全景智慧管理平台,实时监测垃圾满溢、车辆违停等问题,实现网格服务、消防安防“一屏管控”;
物业升级:
莲前街道联合国企成立厦门建莲安平城市服务公司,全市首创“大物业”管理模式,统一维护道路、公厕等设施,破解管理碎片化难
民主自治:
通过“近邻茶话会”和村民口述史出版,激发居民共治热情,将乡愁记忆转化为发展内动力。
未来展望:山海会客厅的可持续之路
今日东山社,已成为思明区“生态美、百姓富”的鲜活样本。
村民肖东进指着新增的停车场和生态警务室笑道:“市民来了都惊叹,山村竟能这么美!”
未来,这里还将依托300亩耕地开发农耕研学,借力东坪山趣跑活动打造专属旅游品牌,推动村企合作发展森林图书馆、成功棋院等项目。
从交通闭塞到公交入户,从脏乱池塘到网红步道,东山社的蜕变印证了厦门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的核心逻辑:
以生态筑基,用文化铸魂,让居民在绿水青山间收获“诗与远方”的丰盈生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