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前的今天(8月1日),包括福建泰宁在内的“中国丹霞”,以其无与伦比的地质奇观与美学价值,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珍宝。
你对丹霞的了解有多少?今晚,让我们循着那抹“中国红”,细品惊世之美。
01
“色如渥丹,灿若明霞。”这八个字,是人们初见丹霞时最诗意的惊叹。
这充满东方诗意的名字,源自曹丕《芙蓉池作诗》中的“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地质学家冯景兰在广东丹霞山考察时,被那赤红层叠的岩壁震撼,便以“丹霞层”命名这一独特地貌。
广东丹霞山长老寨。图源:广州日报
丹霞地貌的形成,是一场跨越亿万年、熔铸水火之力的天地大戏。
它的底色,源于远古内陆盆地的喧嚣。那时,火山喷发与河流冲刷,将富含铁质的砂砾岩层层堆积,氧化反应让岩石染上赤红,如同大地凝固的血液。
而后,地壳抬升,岩层裸露。风雨以千年为刻度,用流水切割、用风力打磨,最终劈出陡峭的峰林、深邃的峡谷、圆润的岩洞……每一道崖壁的褶皱,都是时光长河留下的立体年轮。
湖南崀山。图源:崀山旅游区
02
若说山水是自然的语言,丹霞便是最炽烈的方言。
丹霞地貌的形态组合,堪称地质奇观博物馆。陡峭的崖壁彰显着阳刚之力,蜿蜒的碧水又流淌着阴柔之韵,峰回路转间,移步换景,时而曲径通幽,时而豁然开朗。
四川新龙红山丹霞。图源:甘孜旅游
色彩的变幻,也是丹霞的一大魅力。丹霞的多彩源于岩层中铁离子的氧化程度差异,像大地的调色板,记录了亿万年地质作用的痕迹。随着光照、天气变化,丹霞色彩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清晨薄雾中,山体呈淡紫色;正午阳光下,赤壁似火燃烧;黄昏时分,余晖又为峰峦镀上金边。
甘肃张掖七彩丹霞。图源:金张掖旅游
更令人惊叹的是丹霞地貌孕育的生态奇迹。在看似贫瘠的岩缝石隙中,生命以惊人的韧性扎根、生长。苍劲的古松傲立崖端,幽兰点缀着粗犷的岩壁,苔藓蕨类在潮湿的角落蔓延......丹霞之美,也是生命在逆境中蓬勃绽放的赞歌。
03
2010年,福建泰宁、广东丹霞山、湖南崀山、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6个丹霞地貌,以“中国丹霞”统一命名,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山和人一样,都会经历出生、成长、衰亡,泰宁丹霞就是中国青年期丹霞地貌的代表,被称为“中国丹霞故事开始的地方”。
泰宁大金湖浩瀚如镜,千岩万壑的丹山与湖水交相辉映,成就了独步天下的“水上丹霞”奇观。舟行其间,如游红玉髓雕琢的迷宫。
泰宁丹霞。图源:泰宁文旅
这里有形态各异的洞穴,一座始建于宋代的古寺——甘露岩寺悬于天然岩穴内,成为“一柱插地,不假片瓦”的建筑奇迹。
甘露岩寺。图源:泰宁文旅
福建人熟悉的武夷山,也有着非常丰富的丹霞景观。
九曲溪依山傍走,乘一叶竹筏顺流而下,犹如展开一幅立体的山水长卷,清澈见底的溪水倒映着形态各异的丹霞赤壁。
九曲溪。邱华文/摄
武夷山天游峰景区内的晒布岩,丹霞特征十分显著。直上直下,阔大平坦,斧劈刀削,望之叹服。
天游峰景区晒布岩“壁立万仞”。邱华文/摄
武夷丹霞也是一部厚重的文化史书。千年悬棺诉说着古闽越族的神秘往事,摩崖石刻铭刻着文人墨客的咏叹与哲思。南宋理学大家朱熹在此讲学,理学思想在此萌芽、发展,茶农在此开辟茶园,将“岩韵”茶香传遍世界......武夷丹霞,将自然造化与人文积淀完美融合。
丹霞,这仿佛专为浪漫而生的地貌,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瑰宝。在丹霞的怀抱中,我们看见的不仅是地质年代的悠远回响,更是文明与自然对话的永恒篇章。
来源:新福建综合清新福建 文旅之声、绿都三明、武夷山国家公园、广州日报、中国国家地理、地调科普、大美V视等
头图来源:绿都三明
编辑:吴妃
审核:严顺龙、方婷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更多《夜读》文章,请持续关注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来源:新福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