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大沙河是风吹沙起的荒滩,干裂的土地上难觅绿意,肆虐的风沙是当地百姓记忆中挥之不去的底色。而如今,沿着河道两岸的公路骑行,映入眼帘的是另一番景象——清澈的水域倒映着蓝天白云,茂密的芦苇荡中不时掠过成群的水鸟,茵茵绿草沿着河岸铺展,一幅生机勃勃的绿色湿地画卷正徐徐展开。
这场蝶变,源于丰县对黄河故道生态修复的执着与智慧。多年来,当地政府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开展一系列精准化生态治理工程。在水系修复方面,采用“分段疏浚+生态护岸”的组合策略。针对故道内淤积严重的河段,通过机械清淤与人工辅助相结合的方式,清理出近百万立方米的泥沙拓宽河道断面,有效提升了水体流动性。扩挖大沙河28公里河道,整体水面拓展到2万亩,蓄水容量达3000万立方米,年均调蓄水量1.8亿立方米,目前大沙河湿地全长8.1公里、总面积381公顷,为区域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水动力”。
植被重建工作遵循“适地适树”原则,构建了多层次的湿地植物群落。在浅水区规模化种植芦苇、茭白等挺水植物,形成净化水质的“生态滤网”;在陆岸过渡带栽种垂柳、乌桕等耐湿乔木,打造兼具防护与景观功能的植被缓冲带。在推进湿地保护修复过程中,丰县遵循“保护与开发并举,建设与管理并重”原则,实施一系列科学修复和合理利用项目,逐渐恢复大沙河湿地的生态多样性,依托大沙河自然风光打造大沙河湿地公园景区。此外,当地还建立了智能化生态监测体系,在湿地内布设了水质监测点和鸟类观测设备,实时监控pH值、溶解氧等水质指标及鸟类栖息动态,为后续生态调控提供数据支撑。
丰县黄河故道大沙河湿地修复工程完成后,湿地面积为292.26公顷,湿地率76.71%。如今,总面积381公顷的大沙河湿地,已成为丰县城乡居民饮用水水源地、重要水源涵养区,以及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西侧分支线路清水廊道的重要生态屏障。“目前的大沙河湿地公园已有180多种野生动物在此栖息,从治沙护水到生态修复,我们一步步把荒滩变成了生态乐园。”丰县黄河故道大沙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副主任葛三好自豪地说。如今的黄河故道丰县段,已成为当地群众休闲游憩的好去处。清晨,晨练的人们沿着湿地步道慢跑,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傍晚,夕阳西下,家长带着孩子在岸边嬉戏,看水鸟归巢。这片从荒滩蜕变而来的绿色湿地,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更滋养了一方百姓的生活,成为丰县大地上一颗璀璨的生态明珠,诉说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故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