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陈丽霏 德阳观察 唐茜
“滋啦——”热油下锅,腊肉的香气瞬间窜满灶台。7月30日上午11点不到,绵竹市广济镇云盖村凉栖山舍民宿厨房里,老板蔡发蓉系着围裙,麻利地翻炒着锅里的腊肉,灶台上的蒸笼冒着热气,香味直往院子里飘。“每天要做二十号人的饭,都是来避暑的。”她擦了把汗,笑得爽朗。
民宿院坝里,四川各地牌照的私家车停得满满当当。树荫下,几名游客正休闲地喝着茶,山风穿堂而过,带走了盛夏的燥热。“我们每年都来,这里空气好温度低”“三两好友每年夏天都在这里相聚,一起喝喝茶,弄点文艺节目,很舒服。”一旁,来自遂宁的游客说道。
谁能想到,眼前这个热闹的避暑胜地,曾经是一片乱石横飞的石灰矿矿区。蔡发蓉曾是矿上的炊事员,丈夫是矿车司机。2016年,绵竹市启动九顶山自然保护区矿权清理整顿,全市关闭矿山企业,推进生态修复。“当时心里直打鼓,没了矿,靠啥吃饭?”她回忆道。 “没过几个月,村里开会说要搞'幸福美丽新村',我当时还嘀咕:矿都没了,搞这些花架子有啥用?”
这把“火”是从一纸政策点燃的。广济镇云盖村地处川西关口,森林资源丰富,夏季平均气温比周围城市低3-5°C 。依托这一优势,云盖村将发展目光投向“避暑经济”。2016年,云盖村争取到140万元专项资金,其中一部分用于村道硬化、绿化等基础设施,另一部分用于民宿改造补贴。“修一间达标卫生间、改造一间标准客房就能领到5000元补贴。村委委员胡超掰着手指算账,“就是要让村民敢迈出第一步。”
游客在民宿院坝里歇凉。唐茜 摄
最初响应者寥寥。村里老矿工们守着老观念观望,只有几户胆大的试着腾出两间客房。2017年夏天,首批民宿被各地来的避暑客预订一空的场景,成了最生动的广告。
“观望了一下,看到他们生意都很好,我就知道做这个可以。”2018年,蔡发蓉咬牙推倒了自家老屋,新起的3层小楼17间客房,这几年一到夏天就供不应求。“之后我准备把院子里的杂物间再收拾出来,再修3间。”指着院子一角,蔡发蓉计划着。
“一房难求”在全村各处上演。“今年7月以来,我们25间客房天天客满。”幸福荣晨家园民宿负责人岳得林介绍,他曾经是一名矿工,在矿山关停后一度陷入迷茫。2016年,岳得林积极响应镇、村号召,将自家的老宅改造成7间特色民宿,凭着亲民的价格和山里人特有的朴实热情,每逢节假日,岳得林的民宿总是一房难求。
在云盖村,像蔡发蓉、岳得林这样的民宿老板有44户。沿着村里新修的登山步道向上,曾经的采矿坑已覆土植绿,川西关口碉楼遗址旁立起了文旅导览牌。山脚下的江边美食街,酸辣粉、火锅等40多家店铺熙熙攘攘。“去年村里接待游客超9万人,收入2000多万元。”胡超说。
云盖村的蜕变,是绵竹绿色转型的缩影。近年来,绵竹市将生态治理作为首要战略,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生态修复和生态廊道建设。依托深厚文化底蕴与丰富生态资源,绵竹致力于打造“春赏花、夏纳凉、秋品果、冬观雪”的四季全景乡村旅游体系,构建起“特色小镇+农业体验园区+田园社区+绿道系统”的全域联动格局。
游客在村里打造的文旅场景打卡拍照。唐茜 摄
以时间为经,纵向观察,从2017年至2024年,绵竹市旅游收入从50亿元飙升至124亿元,八年累计吸引游客超7300万人次。
石灰矿关了,换回的绿水青山,正在绵竹变成新的“金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