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西交通】
盛夏时节,“桂在交旅——山水之间有通途”大型行进式采风团驱车沿着“最美旅游公路”华江瑶族乡旅游公路Ⅰ期一路向西北,一座避暑胜地——桂林猫儿山映入眼帘。
桂林猫儿山景区。广西云-南国早报记者邹财麟 摄
猫儿山被称为“五岭之冠,华南之巅”,是漓江、资江、浔江的发源地,是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生活聚居地、文化传承地,“楚越古道”“湘桂走廊”以及湖广文化的源头。景区内云雾缭绕,林海茫茫,树木盘根错节,一派原始森林风光,其中还留存着冰河时期的珍贵树种——铁杉。
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这里凉爽宜人的气候。而被网友广为熟知的“果冻水”“窝囊漂”等特色景致与项目,更让众多区内外游客慕名前来避暑游玩。
桂林猫儿山景区,游客们在水中体验“窝囊漂”。广西云-南国早报记者邹财麟 摄
“猫儿山的山水真是太美了,自然风光宜人,水质清澈见底,下次一定要带家人再来好好玩玩。” 来自湖南衡阳的游客屈女士兴奋地告诉记者。她这次和朋友选择了自驾游,从衡阳过来只花了三个半小时,不仅交通便捷,沿途更是风景如画。
华山瑶族乡旅游资源丰富,不仅拥有猫儿山,还有高寨漓源瀑布、十里大峡谷,老山界龙潭江景区、界脚湾休闲度假区、水埠桂北第一瑶寨风景区等景点。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崎岖的山路像一道无形的屏障,让这些藏在深山的美景“养在深闺人未识”。
华江瑶族乡旅游公路通车后,大幅改善当地交通状况,串联起多个景区。广西云-南国早报记者邹财麟 摄
“以前的山路真让人头疼,一直上山下山,弯弯绕绕特别多。”当地群众介绍,此前从省道202线走“佛子界”到华江,全程要经过78个弯道,因此得名“山路七十八弯”,不熟悉路况的人,全程要花费40分钟。
去年底,华江瑶族乡旅游公路Ⅰ期正式通车,原本蜿蜒曲折、需绕行七十八个弯的山路,如今已蜕变为宽敞平坦的旅游大道。游客驾车沿着华江瑶族旅游公路到猫儿山旅游,一路坦途,行程比原来节省20多分钟。
华江瑶族乡旅游公路通车后,大幅改善当地交通状况,串联起多个景区。广西云-南国早报记者邹财麟 摄
公路依山傍水,沿线还修建了两处观景台,方便游客驻足欣赏华江美景,游客旅行体验显著提升。
“交通的改善直接带动了景区人气,去年‘窝囊漂’的爆火也为景区聚拢了大量客流。”广西旅游发展集团桂林猫儿山公司董事长孙鹏介绍,2025年上半年景区营收同比增长81.13%,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54.12%。7月暑期旺季,景区游客总接待量同比增长23.1%,营收同比增长39.75%,总曝光量达64.25万,市场反响热烈。
为让游客在清凉惬意中收获更丰盈的体验,猫儿山景区充分盘活山间清泉、林海翠谷等优质山水资源,解锁了一系列新颖体验项目,景区吸引力由此持续攀升。
桂林猫儿山景区,游客们在水中乘坐桨板戏水。广西云-南国早报记者邹财麟 摄
“我们持续深挖清凉资源,大力发展避暑经济,将猫儿山的‘凉资源’转化成为‘热经济’。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探索开发品质化、多元化、个性化的‘玩水+’等新玩法。”孙鹏介绍,目前景区打造了猫儿山“果冻水”品牌,不断创新推出“窝囊漂”“水上魔毯”“120亩缤纷园区”“萌宠乐园”“超长的山水风景赛道”飞速卡丁车等项目。
依托华江瑶族乡旅游公路带来的交通优势,猫儿山景区加大周边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串珠成链,与兴安灵渠、龙潭江景区、红军标语楼等周边旅游资源协同联动,设计推出了6条精品旅游线路,让游客沉浸其中,全面提升游客在猫儿山的旅行体验。今年,景区还全方位优化升级水上运动中心,将核心景点与酒店业态串联起来,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据统计,周边餐馆的客流量较项目推出前增长了15%,民宿和酒店的入住率也提升了10%。
这种“点上开花、线上串联”的发展态势,恰恰印证了交通作为文旅产业“生命线”的核心作用。近年来,桂林市大力发展交旅融合,桂林市交通运输局以服务全域旅游、服务产业经济发展、服务城乡融合为大局,把公路建设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旅游景区等紧密结合,为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发挥了交通开路先锋作用。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