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漫步巴中,文旅新场景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各类别出心裁的新活动令人应接不暇。从大型体育赛事、文旅演艺活动,到小众特色文化展览,每一处新场景、每一场新活动,都彰显出巴中文旅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充沛活力。
今年来,巴中以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为切入点,丰富产品供给,完善文旅产业体系,结合实际打造文化保护传承“巴中样板”,做深休闲度假旅游“巴中实践”,蹚出了文旅融合发展“巴中经验”。
创新文旅新场景
打造沉浸式体验
随着旅游消费需求的升级,巴中积极打造文旅新场景,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为游客带来全新的沉浸式体验。
恩阳梦华录街区
端午期间,恩阳梦华录主题街区火热开街,步入长约800米的宋风市井街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宋朝繁华的汴梁街头。
来自成都的游客李女士兴奋地说:“我特别喜欢《梦华录》,没想到巴中能打造出这样一个主题街区,感觉就像走进了电视剧里,这种体验太奇妙了。”
若说恩阳梦华录主题街区是对历史的细腻复刻,那么南江县断渠公园演艺中心的舞台,则上演着一场跨越古今的创意碰撞。近日,一场梦幻的舞台剧正在这里上演:梦幻般的音乐响起,一名火星矿工飞身而来,瞬间将全场观众热情点燃……这是焕新后的大型科幻舞台剧目《幻享·米仓道》。剧目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幻元素融合创新,通过智能声光电、裸眼3D等先进技术,呈现璀璨巴文化的千年流变。
科幻舞台剧《幻享·米仓道》
从剧场内的奇幻演绎到山水间的夜游盛宴,巴中对“沉浸式体验”的探索从未止步。
全国首部大型行浸式山水夜游《新·梦境光雾山》备受瞩目。游客们沿着游线前行,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神秘的巴人文化、浪漫的巴山爱情故事在眼前徐徐展开。“这真是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我被这里的美景和故事深深打动了。”来自西安的游客王女士说道。
新·梦境光雾山
这些文旅新场景的打造,不仅丰富了巴中的旅游产品供给,也吸引了大量游客,有效提升了巴中的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今年来,在复刻经典、融合科技之外,巴中更深耕本土文化富矿,让历史底蕴焕发新生。
挖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石窟文化精神内核,发布“四龛福城”文旅IP,“五一”期间“四龛”接待游客1.6万人次,其中南龛石窟门票收入同比增长60%,创单日游客人数历史新高。同时,高规格举办首届青少年科普视听大会,按照“一年一大会、一月一院士、一周一专家”要求,打造“1+10+1”沉浸式数字光影科普视听场馆群落。科普大视界自1月25日开馆以来,日均接待入园游客超5000人次。
南龛石窟
在城市更新的浪潮中,工业遗产的文旅转型同样亮眼。借鉴成都“东郊记忆”模式,提质改造巴中丝绸厂,建成城市文旅新地标——巴城记忆文创产业园,入驻VR体验、9D影院、无人机体验等商家46户。
体育赛事引流
激活文旅新动能
体育赛事正成为巴中激活文旅融合的“强引擎”。今年上半年,中华龙舟大赛、中国皮划艇马拉松公开赛等一系列高规格赛事接连落地,为这片土地注入澎湃动能,让国内外目光聚焦这座山水之城。
2025年中国皮划艇马拉松公开赛(四川·巴州站)
4月的巴河,率先拉开了赛事经济的大幕。4月19日,2025年中国皮划艇马拉松公开赛首站(四川·巴州站)在巴城激情上演。比赛当天,巴河两岸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来自全国各地的皮划艇选手们在水面上劈波斩浪、你追我赶,展现出高超的竞技水平和顽强的拼搏精神。
此次赛事以“观四龛福城 赏巴河逐浪”为主题,选手们在比赛的同时,还能领略巴中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底蕴。中国皮划艇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皮划艇队领队李欣表示:“巴中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热情的市民,这些都与皮划艇运动所倡导的理念高度契合,我们很高兴能将赛事落户在这里。”
如果说皮划艇赛事是巴中上半年文旅的“开胃菜”,那么2025中华龙舟大赛四川巴中恩阳站这份“主菜”,则将赛事营城热度推向高潮。
2025中华龙舟大赛(四川·巴中恩阳站)
比赛期间,恩阳河上龙舟竞渡,场面十分壮观。除了精彩的比赛,还配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民俗表演、美食展销等,让游客在观赛的同时,还能感受到浓郁的地方文化氛围。“我是专门带着家人来看龙舟比赛的,这里的比赛很精彩,文化活动也很丰富,我们一家人都玩得很开心。”来自重庆的游客刘先生说。
2025中华龙舟大赛(四川·巴中恩阳站)
从专业赛事到全民参与,巴中上半年的文旅布局更显多元。围绕扩内需、促消费,巴中不断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一边提升中华龙舟大赛、南江“羊”BA等全民健身品牌赛事影响力,一边打造“跟着演艺去旅行”“跟着赛事去旅行”等新场景,让“体育+文旅”的融合维度持续拓展。
据统计,上半年巴中成功举办中华龙舟大赛、中国自由式小轮车联赛、中国皮划艇马拉松公开赛首站等国省级体育赛事活动10余场次,直接带动餐饮、住宿、文创等周边消费同比增长40%以上。
这些赛事不仅让“诗意山水·红色巴中”的城市名片愈发响亮,更以点带面激活了全域消费,为上半年文旅经济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文艺精品频出
彰显文化魅力
在文旅融合的深水区探索中,巴中始终锚定“文化为魂”的内核,以文艺精品创作赋能旅游品质升级,让每一处风景都流淌着文化的韵味。
今年上半年,第十二届巴人文化艺术节如期举行,不仅成为文化爱好者的盛宴,更让八方游客读懂了巴中厚重的人文肌理。艺术节期间,川剧《晏阳初》的首演无疑是备受瞩目的亮点。晏阳初——这位中国著名的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其思想与实践的光芒跨越时空,照耀着新时代。
川剧《晏阳初》首演现场
以这位先贤为题材的川剧《晏阳初》,巧妙地将传统川剧的铿锵韵律与晏阳初的传奇人生相融,独特唱腔里藏着家国情怀,精彩演绎中尽显人格风骨。创作团队特邀川剧名家坐镇,从剧本字斟句酌到舞台声光打磨,每一处细节都凝结着精益求精的匠心。
首演当晚,剧场内座无虚席,观众的目光追随着剧情起伏,在川剧艺术的独特魅力中,与百年前的晏阳初完成了一场精神对话。“这部川剧不仅让我们沉醉于传统艺术的美,更让晏阳初先生的精神在心中扎根。”川剧爱好者张女士的感慨,道出了无数观众的心声。
第十二届巴人文化艺术节的意义,远不止于一场艺术的狂欢。秉持“国际化视野、现代化表达、产业化发展”理念,艺术节汇聚了31个市(州、区、县)代表、64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及30名国际友人等近400人共襄盛举,最终签约项目27个,拟投资达98.3亿元,让文化的影响力转化成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
艺术创作的活力不止于此。上半年,巴中持续深耕文艺土壤,大型科幻舞台剧目《幻享·米仓道》、现代川剧《晏阳初》、新创独幕剧《唢呐声声》等8件精品力作接连亮相;9个作品入选2025年四川省第二十届戏剧小品(小戏)比赛;《攒不攒》《种子》《巴山女人》3个作品入围第二十届全国群星奖复赛,数量居全省第二。这一连串亮眼成绩,正是巴中文化创造力的最佳注脚。
这些文艺精品如同一颗颗珍珠,串联起市民与游客的精神文化生活,更让巴中的文旅融合之路因文化内核而愈发坚实,文化软实力在潜移默化中持续攀升。
回望上半年,巴中文旅在“体育+”的活力与“文化+”的厚重中双线发力。面向未来,巴中市委五届十次全会已为巴中擘画新的蓝图:围绕打造“诗意山水·红色巴中”文旅品牌矩阵,高质量建设生态康养度假、红色基因传承、传统文化体验、数字科普研学四大特色文旅地标,精心塑造“四龛福城”、巴中名人等特色IP,构建“1+4+N”文旅品牌矩阵,让文旅融合的新篇章在这片土地上持续书写。
(巴中市委统战部供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