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长城在长清绵延近百公里,翻越294个山头,是齐长城的起点段,自长城钜防防门,至泰山西麓定头崖,保存完好的段不在少数,其中既有夯土城墙,又有凭险为城的城墙,还有块石干垒的,是研究齐长城和古代军事攻防的重要实物遗存。
齐长城济南段夯土长城是比较少见的,长清段保存较好、清晰可辨的夯土长城只有两段。一是起点至陡岭子段,最近的考古成果认为是西周时期的,一下子把齐长城的历史又提前了300年,坐实了世界上最早的长城地位;另一段就是马山北谷底中崮头水库到漩庄东凤凰山的一段,这一段夯土长城虽然仅存50余米,却是颇能显现长城巍峨壮观的气势,比我们常见的矮墙般的城墙多了金戈铁马的沧桑感。
漩庄夯土齐长城地理位置
漩庄夯土长城隐藏在漩庄东的山脚下,与周围的梯田浑然一体,如果没有详细的攻略,找到它可以说是大海捞针。
马山之北,南大沙河(汉宾谷水)与省道S104在漩庄交叉,漩庄桥南第二条向东的生产路路,即是直达凤凰山山脚下夯土齐长城的路,东行大约五六百米的距离,当道路由水泥路面变为土路后不远,道路的左侧就到了夯土城墙处。
城墙处有一高近十米的缺口,还立有一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的石碑《齐长城凤凰山段》。
千年沧桑夯土齐长城
漩庄夯土齐长城位于东山脚下(凤凰山),长50余米,宽6米,高4-5米,高大雄伟、夯筑坚实、墙体牢固、蔚为壮观,墙上荆棘丛生,为千里齐长城上保留最高、最宽、最具气势的一段夯土城墙,走近仰望,颇有明代砖筑城墙的威武之势。
马山周边是长清齐长城分布最多的一段,齐长城在这里分为主线和复线,拱卫着马山。漩庄的夯土长城位于复线之上,即我以前带大家探寻的杜庄古堡(古兵营遗址),长城遗址自潘庄沿着山势进入马山北谷底,经崮头水库与南大沙河并行,直达漩庄东山脚下,谷底的城墙均为夯土长城。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齐长城的战略作用不再,近现代农业的发展,谷地中的夯土破坏殆尽,唯有东山脚下残存漩庄夯土长城这一小段。
夯土城墙与山体连接处有一垭口,站在垭口处,巍峨的城墙高高耸立,墙下的桃花绽放,最高处一棵树迎风摇曳,深沉的金黄城墙在无垠的大地上, 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历史的厚重。
夯土的城墙夯土应该是借着山体的石头砌垒,肉眼能够清晰的看出夯土与石头的结合处,夯土上方荆棘密布。
别小看这荆棘,这应该是修筑城墙的时候专门栽植的,《考工记》中既有记载,堤防之上的荆棘是加固之用,《孙膑兵法》中也说到“五草之胜曰:藩、棘、椐、茅、莎。”看来,在冷兵器时代,任何之物都可能是武器,就看你怎么使用了。
想想也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攻城的时候,这些荆棘不仅加固了城墙,也阻滞了爬城敌人的脚步,古人的智慧诚不欺我!
长清漩庄夯土城墙,是难得一见的有古代城墙威武气势的一段,尤其是黄土的厚重,凸显历史沧桑的烟云,仿若金戈铁马依然在耳畔嘶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