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萍
从这次发洪水的情况来看,宣化城确实是一块福地,洋河滔滔洪水,平稳度过,没有造成损失,而洋河上游的怀安段却出现险情,不得不抢险救灾。这当然与平时河道的治理和保护有关,但与地理位置也有很大关系,不敢说天下所有古城地理位置都好,但大都是不错的。
古时候各地人口比较稀少,建城可选择的地方很多,不像现在人口密度大,你没地方可选了。古人在建城选址的时候非常讲究,受朝廷或地方官员的指派,风水大师(去除封建迷信的东西,实际是地理学者)可要考察呢。据说唐朝宣化就筑雄武城,在这之前估计早就有城,只不过安禄山在旧城的基础上扩大加固了一下。就是说,那么早宣化就建城了,说明这个地方从水系上看是安全的,适合建城。
从张家口历史上发生洪涝灾害的记录上看,张家口本市区发生洪水灾害比较多,比如:清嘉庆十四年清水河泛滥冲毁张家口通桥,由当地百姓集资修缮。 清光绪三年西沙河大水导致边路街损失惨重,损失超过百万两白银,后用官银修建石坝防洪。 民国时期的1924年,特大暴雨引发洪水,冲毁普渡桥(通桥),房屋倒塌万余间,死亡近3000人,经济损失惨重,等等,而宣化城这方面的记录却很少,只有沙岭子、深井、段家堡(原归宣化县,后归下花园)部分农田被洪水冲毁的记录,泡沙河有一次发威,进城洪水也有限。
宣化可谓四面环水。南有洋河,北边和西边有柳川河,东有泡沙河。然而这些河流都有去处,最后统归于洋河,涌进宣化城的可能性不大,宣化城安全程度还是比较高的。
为什么四面环水安全程度还比较高?因为古时候河道较深,宣化城地势相对较高。主要河流的洋河地势低河面宽,大水冲进城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过去泡沙河和柳川河的河道都很深,对宣化城也造不成多大威胁。以柳川河为例,看看北城墙根下的水门就知道了,在现在的地下10米左右。
那个水门有人说它是进水口,我看它是排水口,试问把柳川河的水引到宣化城下干什么?广灵门(北门口)西、葡萄园东那个才是进水口,引水进城的地方。那个水门不管是进水口还是排水口,都说明明代柳川河的河道很深,六百年之后的今天淤积沙土达10来米之厚!
行文至此,就不能不说说柳川河的隐患。年长日久,柳川河的河底增高了,宣化高铁站北侧和西侧河道改造又成为烂尾工程,大量石块、沙土堆积在河道里,平时无非是难看一点,可是遇到大雨暴雨大暴雨就成了问题。今年常峪口水库连续泄洪,洪水流到这个地方河道不通,憋成了汪洋,据说政府紧急采取措施,才勉强疏通,否则必成祸患。
但是,柳川河宣化段水量大增,造成河水倒灌,灌进了市政排水管道,万柳公园西北角马路上从下水道突突地往上冒水,至昨晚我看见还有水涌出。
因此,建议雨水季节过后治理与清理河道,该清淤清淤,该拆违建拆违建(假如有的话),该加固河堤加固河堤。尤其是高铁站北侧和西侧的河道改造工程,有能力完成就尽快完成,没能力完成不如干脆清理了它。今年大水过后不等于以后就不发洪水了。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耿彦波对大同御河治理的经验值得学习。另外,城区雨水排水管道是不是也该排查了,能抬高排水口抬高一些,不能抬高就改变地下线路,河水倒灌也不是什么好现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