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的涪江中上游地带。东与剑阁县、梓潼县接壤,南抵绵阳市涪城区、游仙区和安州区,西与北川羌族自治县毗邻,北与平武县、青川县连界。江油是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首批“工业强县”示范市、天府旅游名县、四川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省级生态环境建设试点城市、四川省法治市、四川省双拥模范城。江油拥有李白纪念馆等5个国家AAAA级景区和绵阳方特东方神画主题乐园,拥有中国唯一现存的宋代道教转轮经藏飞天藏、太白故居、老君山硝洞遗址等14处国省级文保单位和青林口高抬戏、雾山石刻等6项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江油肥肠”“中坝附子”等地方土特名产远近驰名,“江油附子”纳入首批《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四川#
历史沿革
江油市名来源于蜀汉江由戍。取“江水所由”之意。《元和郡县志》载:“后魏于此置江油郡,井立江油县以属焉。”古代“由”与“油”相通(见《中华大字典》“由”字24条注释)。北魏宣武帝置江油郡、县时,将江油改为江油,沿用至今。唐杜牧《通典》又称:“油江郡,辖油江、青川为县。”故江油又有古油江之称。
现江油市系原江油、彰明两县于1958年7月28日合井而成。合井时名江彰县,1959年5月21日遵绵阳专员公署(59)民政字第069号转国务院“关于同意将江彰县改名为江油县的批复”的通知,将江彰县复名江油县。彰明县:古为梁州之域。周为羌蜀地,属雍州。秦为蜀郡地。汉为涪县地,属广汉郡。三国蜀汉时,改涪县属梓潼郡。晋怀帝为涪城县地。晋孝武帝侨置汉昌县于青莲乡。梁大同四年(公元538年)迁汉昌县治于让水乡(今彰明公社桥院寺附近)。西魏废帝二年(公元553年)迁县城于孟津里(即原彰明县治城),更名为昌隆县,属金山郡,直到北周。隋因之。唐初,昌隆县隶属绵州;唐玄宗(李隆基)先天元年(公元712年)避玄宗讳改名昌明。五代后唐庄宗追尊献祖国昌,避讳改昌明为彰明(公元924年)。宋、元因之。明初撤县,洪武十三年(1380年)复置,仍隶绵州。明嘉靖末,改属龙安府。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撤彰明井入绵州。废县七十年后,于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复设彰明县,属绵州,两年后改隶龙安府,井增拨平武五坝地于彰明,直至清末。民国时,彰明县曾先后隶属于四川省第十三、十四行政督察区,即绵阳、剑阁专区。解放前夕,彰明县辖3区,1,12乡,158保,有21588,101856人。1949年12月24日解放,彰明县属川西行政区绵阳专区。1952年合行署设四川省,彰明县属四川省绵阳专区。1958年秋,与原江油县合井前,辖3区,15乡(鎭),127村,16居民委员会。
1958年9月5日,国务院决定撤销江油、彰明两县,合并设立江彰县,县治设中坝镇。
1959年4月30日,国务院批复江彰县更名为江油县,江油县仍隶绵阳专区。
1968年,江油县隶由绵阳专区改名的绵阳地区。
1985年2月,江油县隶撤销绵阳地区后设立的绵阳市。
1988年2月,国务院批复撤销江油县,设立江油市(县级),由省直辖绵阳市代管。
行政区划
1950年3月,治城镇改为治城乡。10月,废保甲,保改为村,甲改为小组。全县划为3个区,13个乡,158村(含16个居委会)。
1953年3月分复兴乡区域设新生乡。9月分三合乡区域设环秀乡,分大堰乡区域设南河乡,撤太平乡设太平镇、新场乡。1954年1月撤青莲乡设青莲镇、中心乡。
1955年1月撤第二区,治城乡、河西乡划归第一区,西屏乡、新民乡划归第三区。8月撤第一、三区,乡、镇由县直辖。
1956年1月,撤环秀乡,区域并人三合乡;撤南河乡,区域并入大堰乡;撤新生乡,区域并人复兴乡。5月,江油县的祥和乡划归彰明县。
1957年2月分治城乡城区部分设城关镇。全县划为城关、青莲、太平3镇,治城、河西、西屏、新民、中心、双河、方水、复兴、香水、新场、三合、大堰、东兴、祥和14乡计170村。至1958年江油、彰明两县合并时政区未变动。
1958年7月20日江油、彰明两县县级机关合署办公;9月5日国务院行文批准撤销江油、彰明两县合并设立江彰县;11月1日正式合并,建立江彰县。
1958年8月,撤销彰明县的太平镇并入江油县城关镇。9月,实行“政社合一”体制,改乡为人民公社,改村为生产大队,下设生产队。同月,撤销武都镇、城塘乡、北城乡、阳亭乡,合并设立红旗公社,改永丰、让水、东安、枫顺、六合、重华、五星、铜星、青寿、东兴、方水、新民、西屏、样和14乡为公社。10月,撤销彰明县的城关镇和治城乡,合并设立治城公社;撤销青莲镇和中心乡,合并设立青莲公社;改双河乡为双河口公社,改大康、新安、石岭、贯山、义兴、中和、永平、新春、新兴、中兴、重兴、雁门、石元、敬元、明镜、云集、青龙、三合、大堰、河西、双河、香水、复兴、文胜、柏胜、新场26个乡为公社,改青寿区为马角区。12月,撤销新安区公所,由中共新安区委代行职能。
1959年2月,撤销中兴区,所辖中兴、东安2公社改隶重华区,重兴公社改隶马角区。撤销新场公社并人永丰公社,撤销柏胜公社并入文胜公社,撤销枫顺公社并入六合公社,撤销祥和公社并人西屏公社。三合、永丰2公社改隶城关区。撤销城关区公所,由中共城关区委代行职能。复设中共青莲区委,并代行区公所职能,辖青莲、复兴、新民、双河、方水、香水、西屏7个公社。4月,复设中共治城区委,并代行区公所职能,辖治城、大堰、东兴、河西4个公社。至此,全县行政区划为9个区、40个公社、1个镇、415个大队、1640个生产队。
1960年1月,撤销香水公社并入西屏公社。2月,新民公社改隶治城区。3月,撤销武都区公所,由中共武都区委代行职能。11月,河西公社改隶城关区。
1961年4月,永丰公社分为永丰、城郊2个公社。5月,让水公社改隶城关区,同时分为让水、含增2个公社;文胜公社分为文胜、柏胜2个公社;撤销红旗公社,分设城塘、北城、阳亭3个公社;撤销青寿公社,分设厚坝、青林口2个公社;六合公社分为六合、枫顺2个公社;西屏公社分为西屏、香水2个公社;双河公社更名为九岭公社。8月,永平公社分为永平、金凤2个公社。
1962年9月,恢复设立城关、武都、青莲、治城、新安、永平6个区公所。至此,全县为9个区、1个镇、48个公社、12个居委会、504个大队。
1964年9月,城关镇从城关区划出升为区级,直隶于县。
1966年12月,马角区、城关区、西屏公社、含增公社、金凤公社、青龙公社、铜星公社、青林口公社、枫顺公社、敬元公社分别改名为向阳区、城郊区、西坪公社、建设公社、金光公社、向阳公社、红星公社、青林公社、丰收公社、新建公社。
1967年2月,永平区、复兴公社、城塘公社、永平公社、中和公社、贯山公社、东安公社、文胜公社、柏胜公社分别改名为永胜区、八一公社、红旗公社、永胜公社、战旗公社、建山公社、东风公社、长胜公社、百胜公社。
1968年2月,双河口公社改名为双河公社。
1969年6月,长胜公社复更名为文胜公社。
1974年3月,重华区公所迁驻小溪坝。
1981年1月地名普查后实行地名标准化。城关镇更名中坝镇,向阳区更名马角区,治城区更名彰明区,城郊区更名中坝区,城郊公社更名金轮公社,永丰公社更名德胜公社,建设公社更名含增公社,治城公社更名彰明公社,红旗公社更名城塘公社,西坪公社更名西屏公社,建山公社更名贯山公社,义兴公社更名义新公社,金光公社更名新凤公社,五星公社更名小溪坝公社,红星公社更名铜星公社,中兴公社更名河口公社,东风公社更名东安公社,向阳公社更名马角公社,青林公社更名青林口公社,新建公社更名敬元公社,丰收公社更名枫顺公社,大队亦改序数命名为以地名命名。
1983年底,改人民公社为乡,改生产大队为村,改生产队为村民小组。
1984年11月,撤销彰明乡设立彰明镇,撤销青莲乡设立青莲镇,撤销马角乡和明镜乡合并设立马角镇,撤销小溪坝乡设立小溪坝镇,撤销厚坝乡设立厚坝镇。12月,撤销城塘乡和阳亭乡合并设立武都镇,撤销金轮乡并入中坝镇。至此,全县为9个区、7个镇、39个乡、39个居委会、482个村、3436个组。
1988年10月18日,从马角镇划出原明镜乡12个村成立二郎庙镇。11月1日,撤销含增乡成立含增镇。11月30日,撤销新民乡建立龙凤镇。
1990年1月20日,撤销重华乡设立重华镇。
1992年9月,撤销区公所并调整乡镇建制
(1)撤销雁门等9个区公所、石元等19个乡、城北等5个街道办事处
撤销雁门、马角、重华、永胜、新安、中坝、武都、彰明、青莲区公所。
撤销石元、雁门、青林口、百胜、铜星、河口、永胜、双河、新凤、石岭、新安、战旗、北城、大康、三合、德胜、让水、河西、西屏乡。撤销城北、城中、太平、三合、建设北路街道办事处。
(2)设置三合等9个镇
三合镇 镇人民政府驻太白路,辖原三合、石岭乡所属行政区域。
太平镇 镇人民政府驻太平路,辖原河西、德胜、让水乡所属行政区域。
大康镇 镇人民政府驻官渡场,辖原大康乡所属行政区域。
新安镇 镇人民政府驻新安场,辖原新安乡所属行政区域。
战旗镇 镇人民政府驻黄连垭,辖原战旗乡所属行政区域。
永胜镇 镇人民政府驻茧市坝,辖原永胜、新凤乡所属行政区域。
双河镇 镇人民政府驻双河口,辖原双河乡所属行政区域。
河口镇 镇人民政府驻小河口,辖原河口乡所属行政区域。
雁门镇 镇人民政府驻雁门坝场,辖原雁门、石元乡所属行政区域。
(3)扩并青莲等5个镇
青莲镇将原西屏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青莲镇管辖。
武都镇将原北城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武都镇管辖。
重华镇将原铜星乡所属行政区域及小溪坝镇所属的鲜花、鲤鱼口村划归重华镇管辖。
厚坝镇 将原百胜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厚坝镇管辖。
二郎庙镇 将原青林口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厚坝镇管辖。
(4)保留六合等17个乡、马角等6个镇、长钢等3个街道办事处
保留六合、枫顺、敬元、云集、重兴、东安、文胜、新春、新兴、义兴、贯山、大堰、东兴、八一、方水、九岭、香水等17个乡;保留马角、小溪坝、彰明、龙凤、含增、中坝等6个镇,其政府驻地和行政区域不变;保留长钢、武都长钢、华平街道办事处,办事处驻地不变。
1995年11月恢复西屏、北城、铜星、石元4个乡恢复西屏乡乡人民政府驻永兴场,辖青莲镇的原西屏乡所属行政区域。恢复北城乡乡人民政府驻白石铺,辖武都镇的原北城乡所属行政区域。恢复铜星乡乡人民政府驻铜罐嘴,辖重华镇的原铜星乡所属行政区域。恢复石元乡乡人民政府驻石拱坝,辖雁门镇的原石元乡所属行政区域。
2002年9月,撤销九岭乡建立九岭镇。
2006年3月,撤销北城乡。
2011年,江油市共辖40个镇乡(其中:21个镇,19个乡),1个省级工业园区(四川江油工业园区),4个街道办事处(华坪办事处和长钢街道、长钢含增街道、长钢武都街道),364个村民委员会、8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2019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江油市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
(一)撤销六合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枫顺乡管辖。
(二)撤销石元乡和敬元乡。
(三)撤销长城街道,将原长城街道中心社区、南苑社区、北二社区、南二社区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三合镇管辖。
将原长城街道二万八社区、临江社区、西坪社区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武都镇管辖。
将原长城街道盘江社区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含增镇管辖。
(四)撤销华坪街道和文胜镇,将原华坪街道银河社区、君山社区和原文胜镇及原长城街道潼江社区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厚坝镇管辖。
(五)撤销云集乡,将原云集乡和原华坪街道双马社区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二郎庙镇管辖。
(六)撤销重兴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河口镇管辖。
(七)撤销东安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小溪坝镇管辖。
(八)撤销新春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永胜镇管辖。
(九)撤销铜星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重华镇管辖。
(十)撤销新兴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双河镇管辖。
(十一)撤销义新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新安镇管辖。
(十二)撤销贯山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大堰镇管辖。
(十三)撤销东兴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龙凤镇管辖。
(十四)撤销九岭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青莲镇管辖。
(十五)撤销八一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方水镇管辖。
(十六)撤销香水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西屏镇管辖。
2020年,江油市辖22个镇(三合、太平、武都、青莲、厚坝、含增、大康、新安、西屏、重华、永胜、雁门、大堰、二郎庙、马角、彰明、龙凤、小溪坝、双河、战旗、河口、方水)、1个乡(枫顺)、1个街道(中坝街道)、1个省级工业园区(四川江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7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82个村民委员会。
目前全市幅员面积2719平方公里,总人口86万,辖23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大美四川欢迎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