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西城】
万宁桥畔,碧波中清晰可见的镇水兽旁,银发老者凭栏指点:“看,元代遗存,中轴线与大运河在此交汇。”桥边,外国游客的镜头悄然定格:石桥、碧波、游人,共同构成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的生动景象,一幅流动的西城生活画卷就此展开。
景山万春亭,晨光勾勒出壮阔图景。凭栏俯瞰,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尽收眼底。
登高望远,中轴线如清晰脉络,串联古今。南望宫阙庄严,北眺楼阁巍峨,往来的身影点缀其间,古韵今风于此凝聚。
景山静立,日复一日,无言见证着城市肌理、自然韵律与人间烟火在中轴线上的和谐共生。
视线北移,万宁桥畔,焕然一新的地安门邮局二楼成为新晋文化地标。沿楼梯而上,墙面二十四节气画框与中轴线建筑幕布巧妙呼应,传统时间智慧与宏大空间中轴线在此奇妙交融。
窗前,游客正将“致未来的信”投入邮筒,“愿岁岁年年,家人安康。”这扇窗宛若天然取景框,将万宁桥的碧波垂柳、火神庙的飞檐翘角,连同什刹海穿梭的船只,定格为一幅古今辉映的生动长卷。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主题邮局局长门桂菊表示:“特意运用‘框景’手法设计了观景窗,让顾客品咖啡之余,尽享中轴线与大运河交汇的独特风光。”
旧鼓楼社区胡同里,流淌着中轴线鲜活的市井气息。提笼遛鸟的悠然步履,老字号飘散的豆汁儿浓香,穿行于游客间的送餐电动车,交织成独特的胡同韵律。
提及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后的首个元宵夜,什刹海街道旧鼓楼社区党委书记赵嫣记忆犹新——莲花灯映照着万宁桥微缩景观,灯谜笑语间,快递小哥与非遗传承人共摇元宵,绘就“鼓韵穿云、灯河映岁”的新老交融图景。社区的探索步履不停,公益小剧场、匠心维修队等持续守护着文化根脉。
视线转向鼓楼西大街,随着“打卡鼓西、漫步斜街”计划启动,“鼓西共创合伙人”机制应运而生。商户居民携手共绘街区新颜,小剧场霓虹下青春涌动,口袋公园里老少怡然。“老字号、咖啡馆、小剧场共生共荣,逛起来也方便不少。”居民如是说。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太岁殿内,仰望恢宏藻井星图的专注目光,闪烁着文化传承的希望。讲解员手中,天宫藻井主题文创产品引人注目:“古人将天宫幻化于建筑,今人则让星辉流转于生活。”
文创,成为架设古今对话的绝佳桥梁。笔记本、丝巾、冰箱贴、木雕摆件……厚重历史由此轻盈转身,东方哲思、中式美学融入可触可感的日常。
如今,有着560多年历史的先农坛庆成宫在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后打开大门,与文创热潮共振,书写着文物焕发新生的当代篇章。馆内不乏年轻人,在“庆成宫里庆成功”、在“一亩三分地”体验中国农耕文化,共同回溯着历史的悠长。
视线南移至天桥演艺区,剧场群落星罗棋布,正激荡着传统与现代交汇的艺术强音。
矗立中轴线西侧的天桥艺术中心,以《剧院魅影》《猫神在故宫》等中外佳作“圈粉”无数,“看音乐剧到天桥”渐成品牌。
作为西城区“演艺之都”建设的关键引擎,天桥以“北京味”嫁接“国际范”,既深挖传统话剧舞剧,亦引进国际顶尖IP,用舞台语汇向世界讲述生动的北京故事、西城故事,为中轴线注入澎湃的文化活力,“北京的天桥、世界的舞台、大众的艺术空间”静候八方来客。
记者手记
中轴线上的日与夜
暮色温柔,浸染景山万春亭。登临回望,一幕幕景象历历在目——万宁桥的晨光剪影、公园的欢声笑语、邮局窗前的凝神远眺、胡同里升腾的烟火气息、藻井下惊叹的仰望、天桥演艺的璀璨灯火……
“古都西翼 共享中轴”“南中轴夜天桥”“景山合唱节”等主题活动的欢声,“寻迹中轴·溯源非遗根脉”世界读书日的书卷气息,“穿越中轴”法治研学的探索足迹,以及“往来中轴 探望古今”阅读行走的步履,系列活动仿若情感纽带,共同编织着中轴线的历史底蕴与当代叙事。这里,蕴藏着西城文物活化利用的点滴实践,奔走着怀揣赤诚的文化守护者,汇聚着无数钟情历史的四海宾朋……
北京中轴线上新的历史篇章,正由每一个触摸其脉搏、感受其呼吸的普通人,共同续写。
文字:史桭沨 李彤 杨二丽
图片:闻昭 王子雍
校对:王昭 卢熙
责编:王昭
审核:侯明月
签发:李卓
本文来自【北京西城】,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