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知道牡丹江,但是你一定知道冬天童话世界“雪乡”——它就窝在牡丹江的山旮旯里!
你可能不知道牡丹江,但是你一定知道中国最大火山堰塞湖“镜泊湖”——那吊水楼大冰瀑冬天能冻成通天冰柱子!
你可能不知道牡丹江,但是你一定听过“林海雪原”剿匪传奇——那惊心动魄的故事就发生在这片老林子里头!
可牡丹江这地界儿,藏着的老宝贝儿可不止这些。你惊叹雪乡的“雪蘑菇”有多厚,却不知那底下的火山熔岩还带着万年前的“热乎气儿”;你熟悉《林海雪原》的智取威虎山,可曾想过去摸摸荒草甸子里渤海国宫殿的石头?那上头刻着的,可是当年漂洋过海传给日本奈良的“盛唐密码”!
第一章:火山口“吐”出来的镜泊湖
大冬天清早,镜泊湖边儿冷得能冻掉下巴。可你看那吊水楼瀑布,贼倔强!哗啦啦的水喷出来,水汽立马在零下三十度的空气里冻成了层层叠叠的大冰溜子,太阳一照,亮晶晶晃眼。这老大的湖面,其实是万年前一座火山“发脾气”喷出来的,岩浆把河堵了才成了湖。钻进旁边的火山口森林,里头那些几十米高的老红松,一棵棵都跟活了几百上千年的老神仙似的,默默看着这片林子咋长起来的。湖边那些黑黢黢、坑坑洼洼的火山石,随便一块都记着地球老早以前的事儿。这片湖加上林子,老大了,有720平方公里,活脱脱就是本讲长白山咋形成的大厚书!
第二章:荒草甸子里的“小长安城”
别瞧宁安那片荒草甸子(上京城遗址)现在荒着,一千多年前,这儿可老牛了!是“海东盛国”渤海国的都城,地盘比唐朝首都长安城还大一圈半呢!厉害到往日本派使者就派了34回!硬是把人家唐朝皇宫房顶上的好看花纹,“搬”到了日本奈良古寺的房檐上。考古专家在“贞惠公主墓”的石碑上,发现了差点没人认识的靺鞨文字,跟破译密码似的。现在你去那溜达,还能看见24个石头灯座的底儿。伸手摸摸那些刻着莲花瓣儿的石头墩子,凉丝丝的,恍惚间好像真能听见当年长安城敲大钟的声儿,你说神奇不?
第三章:老火车头还在“喘气儿”
1903年,中东铁路那“呜~呜~”叫、冒着大黑烟的火车头,头一回开进了牡丹江站,可把这深山老林给“吵吵”醒了。瞅瞅那百年老站房的黄墙,俄式的木头楞子窗户,配着中式的青砖雕花,混搭得挺有味儿。现在铁路公园里,那些退休的老火车头,安安静静趴在铁轨上晒太阳,成了咱东北老工业的“老宝贝”。低头钻进老机车库那个大圆顶棚子底下,嘿!当年中国和俄国的工人师傅,你一锤我一锤,用烧红的铆钉,“叮叮当当”铆出来的大铁架子,到现在还结结实实地撑着房顶呢,真叫一个“硬气”!这条大铁路,不光运木头运人,更是给咱东北后来搞工业打了底儿。
第四章:砍树的斧头,变刻冰的刀
牡丹江过去靠砍大树出名,是个“木头大仓库”。现在知道保护山林了,脑筋一转,玩起了“冷资源”,靠冰雪挣钱!双峰林场那些木头房子,房檐下挂着一尺多长的大冰溜子,屋顶上堆着两米厚的“雪蘑菇”,雪乡那做饭的炊烟,都成了全国闻名的“金招牌”。以前在林场抡油锯的王师傅,现在改行玩冰雕了。他那双粗糙的手拿起冰刀,在透亮的冰块上“唰唰”几下,牡丹江那刺骨的寒风,在他手里就变乖了,成了漂亮的冰雪城堡、活灵活现的冰雕。冬天零下二十好几度,镜泊湖冻得嘎嘎硬,经验老道的“鱼把头”抡起祖传的大冰镩子,“嘿”地一声凿开冰面,一网下去,白花花的大鱼能捞上来几千斤!冰窟窿里冒出的热气混着鱼腥味儿,那可是黑土地给咱最实在、最热乎的“大礼包”!
第五章:金大妈的辣白菜缸是个“宝”
牡丹江边上的朝鲜族屯子里,金大妈的辣白菜缸可是她的“心头肉”,更是屯子里的“香饽饽”。她腌泡菜有绝活,用的是长白山椴树林里采的椴树蜜调酱料,那味儿,甜丝丝、辣嗖嗖、鲜灵灵,贼有层次!凭这本事,愣是在黑龙江国际食品博览会上拿了大金奖!屯子里跳农乐舞的鼓点“咚咚”一响,欢快的伽倻琴声就顺着图们江飘老远。中国、俄国、韩国、日本的游客,盘腿坐在朝鲜族烧得热乎乎的火炕上,喝着自家酿的米酒,就着金大妈那酸辣脆爽的泡菜和劲道的明太鱼干,各种滋味在嘴里蹦跶、打架,碰出来的全是不同文化混在一起的“热闹劲儿”,又好吃又好玩!
结尾
牡丹江的故事啊,就藏在万年前火山喷完冷却的石头里,刻在渤海国宫殿那些老石头地基上,印在百年老火车头的铁皮上,也飞舞在冰雕师傅手里的冰刀尖儿上。这地方,就是个东北亚的“百宝箱”!啥稀罕玩意儿都有——地球咋变脸的“说明书”、盛唐文化在“海外”留的“样版”、老工业留下的“铁筋骨”……哪天你要是站在镜泊湖那溜光锃亮的冰面上,看着鱼把头从冰窟窿里“哗啦”一下捞出活蹦乱跳的大鱼,那喷涌出来的,可不止是肥美的鱼鲜,那是东北亚这块地界儿,万年不息、热热乎乎、一直流淌着的“活历史”!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