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我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情有无数件,但只有这一件,让我沉浸在雨中不能自拔,那便是去东湖。
夏日东湖,最喜欢的还是雨时的洒逸,雨后的轻快。尤其在听涛,葱茏绿意间,湖畔荷香中,楚人不服周,楚人也风流。
我早已忘记这是第几次来东湖听涛了,但夏日听雨,却是头一回。万物绿得耀眼、绿得发亮,宛若碧玉,宛若出水芙蓉,令人心动不已。
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见识到东湖的美,一种沉浸式的美,充满了屈原诗歌中的古典美。 我甚至无法准确地描述它的美、拍出它的美,只能沉浸其中,任由灵魂自我陶醉。
我曾与朋友说,若心里不痛快,武汉至少有两个地方可以去舒缓情绪,一个是江滩,一个就是东湖。 如果有一天,你联系不到我,江滩和东湖,总有一个地方会见到我。
对了,东湖那么大,我总是被“听涛”两个字所迷住,所以,我总去听涛。
听东湖涛声,观东湖夏雨,万物共生的夏天,这里藏匿了武汉太多鲜为人知的美。但世人只知东湖大,却从未真正注意过它的细腻入微的小情调。
就像我,来过数次,见识过很多种美,唯有这一次,在雨后晴空,在湖畔荷风中,意识到了它的风流。
我不太喜欢闹腾,尽管跳东湖很出色;也不喜欢张扬,哪怕扬帆东湖也很酷。我总觉得东湖之大,还藏着一股内敛的美。
第一次来到听涛,在行吟阁见到屈原雕塑时,我便对这里一见钟情——“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即便是臆想,也弥漫着楚辞的浪漫与诗意。
听涛的范围,总得来说并不算大。从景区大门进入,没走多远便是两个方向,一个向左,一个向右。往弦月亭方向很静谧,意境美的古典感更强些,雨天的游人非常少;前往碧潭观鱼的路上,景致也美,游人也多,晴天的周末更甚。
雨时的洒逸,还是推荐向右——苍柏园、竹可轩、先月亭。草木葱茏,雨景寂静,你能想象的“古人听雨”的雅事都能穿越时空的具象化。
苍柏园跟竹可轩挨在一起,苍柏园为纪念周苍柏先生而建立——今天的东湖听涛曾是他的私家花园,后来他慷慨将其捐赠,成为了公众的宝贵财富。
竹可轩内的周苍柏纪念室详细展陈了有关周苍柏先生的一生及重要事迹。这里,略分享一些:
周苍柏,原籍湖北武汉,出生于1888年,是中国现代杰出的银行家、实业家、爱国民主人士。
他的女儿周小燕同样优秀,不仅是声乐界的知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也是出色的教育家。竹可轩内,还有一座“周小燕纪念室”。
他的儿子周德佑18岁为抗日宣传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创办了《天明》抗战期刊,并重建了“拓荒剧团”,为宣传抗日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今天的东湖泳场对面的一个露天剧场就叫“德佑剧场”。剧场下方有咖啡馆、面包店。
所以,既来到听涛,苍柏园和竹可轩两地一定要去看看。
竹可轩的面积不大,但环境非常优雅,葱茏绿意令人身心舒爽。除了主要建筑外,花木扶疏间还长廊、曲桥、古亭、假山、荷池等,颇有江南园林的美感。
先月亭是一座半岛古亭,三面环水,疏柳缀拂。航拍之下,半岛造型似电吉他,但当地人俗称“老鼠尾”,亭取宋代苏麟的“近水楼台先得月”诗句而命名。
荷风拂面的雨后轻快就是在行吟阁周边,准确地说,在屈原塑像前的肯德基店旁。尽管映入眼帘的肯德基店与“古典意境的想象”不够匹配,但坐下来点杯咖啡,听着小雨,古今交错也不失为一种烂漫。即在心境,一切都好。
还有一处赏荷,靠近碧潭观鱼,周边有杉林小道。但最佳景致需要从碧潭观鱼后门出听涛景区,然后沿着湖边的公路往回走,走到与荷塘近在咫尺,便可见,碧水蓝天下的杉树绿道隐匿在荷塘后。
当然,此处蚊子也多,不是寻常观景点,不由感慨——好的风景,不总在大众的视野里。
其实,进入景区大门左侧,就是一大片荷塘。但论意境,还差点意思——赏荷,不能只看荷,周边环境的融合也很重要。就像有时候,一个寻常景致,可能因为一场雨、一场雪、一阵风而与众不同。
所以,当大多数人,对这炙热的夏天躲闪不及时,这里,便成了我这样的少数人的“风雅集”。
所以,逛东湖,选一景,那还是听涛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