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7日上午,我们一行五人(谢树坤、康振英、康培雪、沈秀辰、刘建利)在谢树坤先生的带领下,到位于鹿泉城西北侧的新凯路5号(鹿泉区中医院对过)的石家庄市冶河灌区引岗服务中心(原名为石家庄市冶河灌区引岗管理处,2020年9月4日更名为现名)内的引岗文化展览馆进行了参观学习。


据了解,引岗服务中心的职责是负责引岗渠和韩家园水库的运行管理,具体业务包括灌区渠道管理与维护、防洪排涝、农业灌溉、工业与生态供水等。


根据事先安排,我们一行人上午九时半准时走进冶河灌区引岗服务中心,在工作人员刘素君的引导下,进入引岗文化展览馆。仔细端详观察,整个展览馆布置得庄重大气而整洁,展馆内共设有12个展览板块:序厅、前言、第一单元:引岗大事记、第二单元:规划与设计、引岗渠沙盘、第三单元:主要建筑物、第四单元:引岗人物、第五单元:引岗渠施工、第六单元:组织和管理、第七单元:综合效益、视频展示、引岗精神。整个展览馆以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图文并茂,全面展示了当年获鹿、平山、元氏三县共同修建引岗渠的艰难历程和改革开放后引岗管理者对引岗渠的运行进行管理所展现出的新的精神风貌。




我们怀着敬仰的心情认真观看着洁白的墙上悬挂着的图片和文字说明。对于我们不太清楚的地方,工作人员刘素君给予了认真耐心的讲解。最令人难以忘怀和难能可贵的是,我们在这里亲眼看到了当年引岗渠设计人员呕心沥血留下的一摞摞厚厚的原始渠道设计图纸,还有一块新制作的引岗渠流经三县全貌的沙盘示意图。



更令我们特别是我惊奇的是,在这里,我们亲眼目睹了原获鹿县李村公社南白沙大队人宗清俊在建造引岗渠温塘河渡槽(又名跃进渡槽)时绞尽脑汁、冥思苦想研制发明的“独臂摇杆土吊车”仿制品。这个“土吊车”是利用杠杆和滑轮原理制作而成,在今天看来,它真的算不上什么复杂高级的建筑机械设备。但在当时开渠使用的各项建筑设施设备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对于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知识的农民工来说,绝对称得上是一项伟大发明,因为它彻底结束了建造渡槽时“六人抬、六人架,六人前后推和拉”、将大石块沿着事先堆好的土坡推送上券顶的原始施工方法,在当时建造引岗渠各座渡槽特别是冶河群英大渡槽时发挥了无与伦比、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使各座渡槽施工进度加快了几十倍。“独臂摇杆土吊车”的发明,再一次有力证明了毛泽东主席所说的“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那句英明论断和历史名言。



我们在展览馆内一边观看着,一边拍摄着有关照片或视频。通过瞻观展馆内的老照片、新图片与有关文字说明,对当年为什么修建引岗渠、修建引岗渠的艰辛历程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对“群众路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治水”的引岗精神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改革开放后新时期的引岗管理者开启“发扬引岗精神 铸就时代辉煌”的新征程也有了一定了解。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一行人在展览馆内的参观时间虽说不算长,但了解增长的有关引岗渠方面的知识却很多,开眼界,长见识,收获颇多,不虚此行,以后有机会的话还要多来此处参观学习。最后有点遗憾的是,这个展览馆似乎很多人不知道。我们办展览既要让上级领导满意,也要让广大人民群众知情、参观、了解,让引岗精神唱响燕赵大地,走向全中国。如果燕赵大地儿女和中华各族人民都了解引岗渠历尽万难的兴建历程及其所铸就的“引岗精神”,我们引岗渠建设者们的血汗就不会白流,我们的各项工作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就会一往无前,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刘建利 2025.7.29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