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在居庸关长城景区北关广场,“文脉传承 文明同行 我们始终在行动”——北京市文化遗产守护与城市文明建设昌平专场活动举行,北京市长城守护志愿联盟正式成立。来自平谷、密云、怀柔、昌平、延庆、门头沟6区的长城守护志愿者倡议:以实际行动共筑守护长城的“钢铁边墙”。(据《北京日报》7月28日报道)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长城带给我们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饱含着丰厚的精神滋养,承载着跨越时空的智慧和力量。保护好、传承好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近年来,随着政策法规持续完善和保护力度不断加大,长城保护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越来越多的长城保护员、志愿者怀着赤诚之心投身其中,他们以脚步丈量城墙,关注长城的细微变化,成为守护民族精神根脉的重要力量。然而也应看到,部分地区保护力量分散、联动不足,制约着保护工作的开展。
巍峨的长城在岁月中屹立不倒,离不开一代代守护者的接续奋斗。在新时代进一步把长城保护好,必须在“怎么保”上持续探索创新。北京市长城守护志愿联盟的成立,正是凝聚多方合力、提升保护效能的积极实践。它有效打破了区域壁垒,将分散的志愿力量有机整合,通过建立联合巡护机制、共享文物险情数据库、开展跨区专业技能培训,显著提升问题发现与处置能力。无论是砖石缺失、墙体风化等自然侵蚀,还是野游破坏、非法刻画等人为损害,都能得到更及时、高效的应对。这种规模化、协作化的保护模式,实现了从“点式防御”向“全域守护”的转变,为古老城墙构筑起更为坚固的立体防护网。
一砖一石,铭刻着历史和沧桑;蜿蜒万里,诉说着光辉和荣耀。志愿联盟守护的不仅是砖石垒砌的长城,更是生生不息的历史文脉。不断拓展思路、完善机制,多一些这样的保护模式创新,这一中华文明的精神象征必将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杨贤云)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