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
“培风塔”,又称“培风宝塔”,当地百姓更习惯称之为“乌犁塔”,位于广东省普宁市洪阳镇后坑村。作为“普宁古八景”之一,培风塔早已在当地百姓心中占据了重要位置,而如今它更是荣升为 “广东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寻拜访。
追溯培风塔的历史,它始建于清乾隆七年,也就是公元1742年,由当时的普宁知县萧麟趾主持建造。从那时起,这座古塔便开始了它近三百年的风雨历程,见证了普宁地区的沧桑变迁,也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当地人的记忆。
培风塔通高36米,共分为七层,平面呈八角形,其塔身的建造材料颇为特殊,是由三合土加入煮熟的糯米和红糖夯筑而成。这种独特的建筑工艺,使得塔身异常坚固,历经近三百年的风雨侵蚀依然屹立不倒。塔座上下都设有栏杆,正面的栏杆上雕刻着一对石雁、一对石狮和一对石麒麟,这些石雕造型古朴典雅,每一个细节都刻画得栩栩如生。
要知道,在全国范围内,采用三合土夯筑而成的古塔都极为罕见,培风塔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使得它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能够让我们一窥清代建筑工艺的风貌,更有着深厚的艺术价值。也正因如此,培风塔成为了普宁境内一处举足轻重的旅游景点。
塔内各层均为空心结构,塔墙的厚度从第一层的2.55米开始,逐层向上依次缩小,这种巧妙的设计既保证了塔身的稳定性,又减轻了整体的重量。塔腔内部设有内转阶梯,顺着阶梯可以登上各层,站在不同的高度眺望远方,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塔顶则是一个铁铸的葫芦状宝瓶,造型别致,为古塔增添了几分灵动之气。
在培风塔的塔门石门框上,刻有一副门联:“七级高擎雄插汉,千峰环拱壮扶舆”。这短短十四个字,气势恢宏,既描绘出了培风塔七级高耸、直插云霄的雄伟姿态,又展现了其被千峰环绕的壮丽景象,字里行间尽显古塔的磅礴气势。
为了保护这座珍贵的历史文物,普宁市人民政府分别在1958年和2006年两次拨款,对培风塔的塔体进行复原性修葺,同时,还增设了围墙及大门,为古塔筑起了一道坚实的保护屏障。经过整治后的塔园,从大门到中心塔座,需要经过5级平台、3级围栏和37级台阶。整个建筑占地面积达100平方米,而保护范围面积则扩展到了4528平方米,为古塔的保存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培风塔的塔脚,也就是乌犁塔及周边地区,曾是普宁县农会的办公旧址,这里见证了当地农民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是普宁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之一。如今,培风塔由普宁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下属的普宁市德安里文物保护管理所负责日常的管理及维护,让这座古塔在新时代依然能够得到妥善的照料。
也正因为有着这样特殊的红色历史背景,培风塔又相继成为“普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揭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不仅是人们欣赏古代建筑艺术的好去处,更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场所。你有没有来过呢?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刘小顺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态度的旅行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