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运期间,铁路部门开行的“高铁+旅游”特色专列正在改变乡村旅游的出行模式。乌鲁木齐铁路局开行的南北疆旅游专列串联起伊犁、阿勒泰、喀什等主要旅游目的地;哈尔滨铁路局开往漠河、海拉尔等地的旅游专列提升了沿线景区的可达性;长三角地区通过“高铁+直通车”的接驳方式,使巢湖、长林河等景区的高铁通达性得到显著改善。这些旅游专列的开通,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新的交通支撑。
“高铁+旅游”模式通过优化服务,有效解决了乡村游中的实际问题。传统乡村游常受制于交通接驳繁琐、行李搬运费神、景点停留仓促等难题,消解了沉浸式体验的可能。如今,“行车随人走” 的专列设计,能让游客不必为行程衔接操心;中转时无需换乘、行李可随车携带的安排,减轻了游客的负担。充足的景点停留时间让游客能够深入体验,而非只是匆匆路过。列车员提供的旅拍策划、生日庆祝等服务,让这趟 “移动的家” 更具便利性和人情味。当高铁专列把 “最后一公里”的接驳难题消化在系统内,实际上是重构了乡村游的时间成本结构 —— 游客节省的不仅是换乘耗时,更是决策时的心理负担,这会直接提升偏远乡村景点的可达性。
“特色专列”的深层意义在于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铁路运输支撑。高铁网络的扩展将偏远地区的生态与文化资源接入全国市场。当乌鲁木齐局的“天山号”与“新东方快车”穿行于南北疆,哈尔滨的列车驶向漠河北极光与海拉尔草原,人流、消费流随之涌入。这种交通便利促进了当地餐饮、住宿和特产销售的发展,同时“近郊游”“周边游”等短途旅游模式降低了乡村旅游的门槛。铁路网络的完善有效推动了旅游经济发展,助力地方经济增收。城市游客带来的消费理念,会潜移默化影响乡村经营模式 —— 海拉尔草原周边的牧民家庭旅馆,从最初简单提供食宿,逐渐学会用短视频记录游牧生活、开发亲子牧场体验项目,这种自发的迭代升级,比单纯的资金扶持更具可持续性。
铁路部门推出便民新举措,助力区域联动共进。国铁集团的旅游专列并非简单的运输工具,而是整合了线路规划、景点对接、服务配套的系统工程。例如,乌鲁木齐局结合南北疆特色设计差异化线路,哈尔滨局针对暑期需求开行避暑主题专列,体现了精准运营思维。此外,铁路部门与景区合作推出的直通车、门票联动等举措,进一步打破区域壁垒,促进资源共享。上海局合肥直属站在巢湖东、长临河等站设立旅游集散中心,开行高铁站至景区直通车,带动巢湖姥山岛、长临河等景区,预计暑期游客量同比增长25%。这种跨区域协作模式,不仅提升了旅游效率,也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示范。
“高铁+旅游”专列的开行,是铁路服务从“走得了”向“走得好”跃升的生动展示。当更多特色专列载着欢歌笑语驶向希望的田野,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条条旅游线路的繁荣,更是城乡深度互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壮阔未来正加速向我们驶来。(裴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