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市生活更美好,需要通过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善民生设施等措施提升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江苏苏州是座园林之城,城在园中,处处皆景。除了各种古典园林,苏州城市公园也是星罗棋布,当地通过“拆墙透绿”,打造全天候无界公园。
苏州公园,有将近100年的历史,苏州人亲切地叫它“大公园”。经过前两年的更新改造,目前这里已经渐渐演变成一座无界公园。怎么去理解这个无界呢?没有围墙,可以从街道上走进这座公园,植被、道路已经和周边的城市区域融为一体了。
一大早,在苏州公园里晨练结束的老人走在绿荫小道上,意犹未尽摆起了手。蹒跚学步的孩子听着蝉鸣,仰望着这个让他充满好奇的自然“世界”,还有翩翩起舞的舞者、池边垂钓的父子,大家享受着清晨的美好时光。
大大小小的步道,串联起树林、荷塘、茶室和街边,没有了围栏之后,苏州公园和整个城市街道融为了一体,生态空间与生活空间相互交织。
苏州公园是苏州历史上第一座综合性城市公园,承载着几代人的美好回忆。为了更好服务大家,2023年起,公园启动“微改造”,一期先试水拆除了东西两侧的围墙,在得到市民的广泛好评后,第二期再拆除南侧和西南处的围墙,并沿着人行道增加9处出入口以及休憩设施。
家住公园旁的陶克明老人今年已经90岁高龄,公园早已成为他生活的组成部分。从封闭到开放,这座城市公园的更新改造,老人感触颇深,“以前我到外面买东西,回来要经过大公园,要走草桥弄。现在可以从大公园直接穿过来,特别是五卅路全部打通以后,更方便”。
在苏州公园成为全市首个全天候无界公园后,2024年底,苏州中心城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城市公园——桐泾公园,也无界开放。
苏州市城市公园管理处副主任 沈毅:现在无界公园模式已经在苏州市全面实施,全市公园24小时无界开放率达到了98%,真正实现公园融入城市,让园景变成街景。
见缝插绿 转角遇见口袋公园
拆除沿路围墙、更新硬件设施、升级绿化景观……苏州在城园共融的探索中,通过“拆墙透绿”的方式,老公园经过改造焕发新生;而在城市的边边角角,一个个“见缝插绿”的口袋公园也让居民“转角遇见美”。
苏州相城区的一个口袋公园,傍晚时分,这里有老人三五成群坐着一起聊天,也有家长带着孩子一起玩耍。这个公园不光有现代化的跑道、孩子的游乐设施,也有相对比较原始的石板路。
在一处被居民住宅楼包围的街角,一个占地面积7500平方米的口袋公园点缀其间。从空中俯瞰,绿色植被被步道环绕,天蓝与深蓝色并行的线条,就像是流动的溪水,活力无限。孩子们是这里的主角,而漫步休憩的老人、夜跑锻炼的年轻人也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而在之前,这里曾经是一处被遗忘的角落,里面杂草丛生,还有居民开荒种地。2024年,综合考虑周边居民的需求后,街道开始改造这片荒地,两月后,这里焕新亮相。
相城区元和街道康桥花园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 金超:这边原来是一个工业厂区,动迁以后暂时是空下来了,小区居民在这边游玩休闲,多了一个很好的去处。
相城区元和街道规划管理岗主办 钱雨阳:口袋公园正好是在各个小区的中间,各方向都打开出入口后,每个小区到公园的直线距离也就在一二百米。
口袋公园“见缝插绿”,居民们“推窗见绿”。如今,苏州围绕“300米见绿,500米入园”的目标,积极利用城市规划中的边角地、闲置地等,已累计建成口袋公园640余个。
(央视新闻客户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