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完的票根,别扔!还能各种“薅羊毛”。如今票根秒变为商场折扣券、景区优惠券……小票根,正成为文旅消费的金钥匙、新钥匙。
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后短短10天里,“电影+”模式就催生出近50亿元的消费热潮。初步统计,本届上影节影院周边商圈餐饮、购物消费较平日增长4.11%,29.2%的观众专程赴沪观影,人均停留6天,贡献城市旅游收入17.74亿元。
一张薄薄的电影票,成了撬动全城消费的金钥匙。“一票联动全城”的新浪潮,牵引着一场从大银幕延展到整座城市的消费变革悄然铺开。
票根有什么样的“破圈”魔力?票根经济的关键,正在于其打通了原有消费链条的阻隔。上影节期间,上海市虹口区联动7大商圈220家商户加入惠民活动,携手旅行社定制电影主题双层观光巴士;在普陀区,市民游客完成虚拟现实电影体验后,可参观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苏宁艺术馆等特色展馆……一张小小的票根,成为串起餐饮、购物、出行、景点、住宿等多业态的“无界通票”。
更深层的是,票根经济激活了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参与感”与“在地感”。当影迷携票根于影片取景处“签到”“打卡”,他们不再仅仅是故事的旁观者,更化身成为城市故事下一篇章的书写者与传播者。这份“在地感”,正是近50亿元消费热潮的“情感密码”。
若要让票根经济长红,成为城市经济常态,则有赖政策、商业与技术之力稳固“搭台”。
政府得做“搭台人”——以精细政策,为票根消费铺路:鼓励商家依法推出联动优惠,破除壁垒实现多平台票根互通互认,将更多优质商户与景点纳入票根的“朋友圈”,用一张票把更多实惠和便利送到消费者手上。
企业得会“加戏”,不断迭代“新玩法”。无论是嵌入电影IP的文化创意,还是策划结合场景的趣味寻宝游戏,都需要企业主动探索票根背后的情感体验。票根这朵“火花”,需借文创的“氧气”与营销的“柴薪”,才能点燃城市文旅的璀璨焰火。
技术服务型平台则是这出大戏关键的“舞台总监”。在技术加持下,可以构建虚拟票根“宝藏”地图、进行个性化推送专属优惠等,让“票根经济”的火热从节会延伸到日常,真正变成全天候的消费驱动力。
小小票根,其意匪浅,它承载了城市经济的新脉动节奏,也让“银幕里的故事”与“街巷里的烟火”撞出火花。让“电影+”的创意持续生长,让“烟火气”的温度不断升腾,城市经济的新故事,必将书写出不一样的质感和温度。
(作者是“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记者)
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