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港城博物馆系列① 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
孩子们在市玻璃博物馆里参观。 记者 史娜 摄
斑驳的德式水塔、旧式水泵房、哥特式电灯房……8月1日,记者来到海港区文化路44号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这里曾是中国玻璃工业的摇篮——耀华玻璃厂的诞生地。如今,千余种玻璃展品在此展示,向人们讲述“玻璃之城”的故事。
“市玻璃博物馆所在的老式红砖房是由比利时设计师设计的哥特式建筑,曾是耀华厂房,现在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玻璃博物馆副馆长陈厉辞介绍。
1922年,秦皇岛耀华玻璃厂(现名中国耀华玻璃集团有限公司)在我市诞生。作为亚洲首家采用机器连续生产平板玻璃的企业,耀华玻璃厂被誉为“中国玻璃工业的摇篮”。2008年,耀华玻璃厂退城进郊。“为了延续城市文脉,耀华近代建筑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陈厉辞说,2012年,全国首家国有玻璃专题博物馆——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在耀华旧址对外开放,免费向公众展示玻璃艺术品。
正值暑假,博物馆内随处可见孩子们的身影。“真没想到,这竟然是汉代的玻璃制品,我们国家的玻璃工艺竟有这么久远的历史,不看介绍我以为是玉石呢。”汉代云纹玻璃壁展柜前,石家庄游客张倩云一边给孩子讲解,一边认真欣赏。
石之英华波光熠熠,铸以为器漓彩灿灿。市玻璃博物馆展厅分为“古代玻璃及发展”“中国玻璃工业摇篮”“中国当代玻璃工业”“璀璨神奇的玻璃世界”四个主题展区。展区内,从公元前4000年的古西亚蜻蜓眼珠、民国时期的漆木嵌彩绘人物纹拉丝玻璃六扇屏,再到现代的浮法玻璃生产线模型,汽车、飞机的挡风玻璃,“神舟九号”航天器上的玻璃等1700多件展品,向游客展示了中国玻璃跨越千年的历史和近现代玻璃工业的发展历程。
“小时候常跟小伙伴在这一带玩,‘寻宝’捡玻璃珠,那段记忆非常深刻。我长大了,耀华迁走了,这里建成了玻璃博物馆,保留了耀华老厂房,我觉得这非常有意义。它可以为市民留存这份记忆,让游客了解秦皇岛。”市民田晨曦作为老“道南人”,耀华玻璃的记忆贯穿了他的童年,带着这份情结,他和他的孩子都成了玻璃博物馆的打卡“常客”。
作为中国玻璃工业发展的历史见证,耀华旧址如今已完成华丽转型,这座承载着工业记忆的建筑正焕发新生,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我市旅游文化新地标。
“我们经常开展一些体验性、科普性较强的活动,比如近期开展的‘DIY香薰石膏’‘把大海装进蜡烛里’‘竹编扇语’‘非遗银丝镶嵌’等活动,参与者通过亲手实践,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手工制品的原料选取和制作过程。”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讲解员王铭远介绍,“7月20日,我们举办了玻璃彩绘活动,小朋友以透明玻璃为画板,发挥想象力,用绚丽色彩绘就独一无二的玻璃工艺品,沉浸式体验手作的快乐,孩子们玩得很高兴。”
“我们通过深挖秦皇岛地区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推出了一系列原创展览及文化惠民活动。”陈厉辞说,希望通过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与开发,为我市文旅市场注入更多活力。
记者:史娜
编辑:张程程
责编:李志财
编审:刘福庆
监审:王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