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旖旎,树影摇曳,人影婆娑,在中山公园举办的2025年“青岛之夏”艺术灯会,给市民和游客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光影盛宴。自7月18日灯会璀璨启幕至今,已然成为今年夏夜最令人沉醉的梦幻之境。截至8月1日,已有20万人次的“追光之客”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在星河倾泻的灯海间漫步流连。新华网、人民网、科技日报、大众日报等国内一众媒体聚焦;抖音、快手、视频号等网络平台上,“中山公园、灯会”霸屏,“在青岛,看灯会”成为青岛这个夏季线上线下滚烫的热词。一个有着青岛特质新的文旅IP,正在加速形成。
灯会开幕以来每天游人如潮。
光影“引擎” 带动城市夜经济
当8米高的《海的女儿》灯组眨动双眼,柔性LED光线如波浪般流淌,这场灯会已超越单纯的节庆活动,成为关于青岛城市品牌提升、城市文旅融合、夜经济生态构建、老城空间复兴的现象级叙事。据统计,灯会开幕半个月以来,已有20万人次来中山公园观灯,太平山中央公园接待游客数量比去年增加了17%,接近百万人次。位于中山公园大门和樱花大道的“樱花里·光影集趣”主题开放区域更是游人如潮,拉动樱花大道市集及周边消费近千万元。
灯会因其全龄友好、慢节奏以及性价比高等特点已经成为青岛市民与亲友欢聚的首选休闲娱乐场所。市民王宏读完大学后留在青岛,成家立业已经20多年了,这段日子他利用周末时间与妻女陪着河南来青岛避暑的父母游览了栈桥、八大关、五四广场、奥帆中心和中山公园等景区。“在灯会这里他们玩得最开心。”王宏告诉记者,逛灯会不需要拼力气,走走看看,累了就坐坐,这种活动对老人和孩子很友好。
随着灯会美图和视频在网络平台传播,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被吸引进园观灯。外地朋友来青喜欢体验的“喝啤酒、吃蛤蜊、洗海澡”青岛“消夏三件套”,如今还要加上“逛灯会”,成为标配版“四件套”。“灯会的举行丰富了岛城的旅游资源,给了游客更多选择。”导游小王带着来自山西的旅行团逛完灯会后告诉记者。
灯会不仅有造型奇特、内涵丰富的灯组,现场还有一系列沉浸式互动活动以及文创和美食市集,可谓“天天有活动、周周有亮点”。
2025年“青岛之夏”艺术灯会的成功举办,有效激活了老城空间价值,强劲拉动了夜经济繁荣与消费能级提升,成功塑造了差异化城市IP,实现流量向“留量”的转化。它是以光影为引擎,驱动城市夜经济跃升、破解发展难题的一次成功实践,为青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了生动的“解题思路”。
多维创新 打造城市新名片
在激烈的城市文旅竞争中,2025年“青岛之夏”艺术灯会通过多维创新,迅速跃升为青岛的现象级文化IP,成为一张城市新名片。鲜明的主题、全龄友好的属性、性价比超高的门票政策……多个维度的创新式“精打细算”,保证灯会能够吸引游客,使“山海织绮梦 千灯映星湾”的灯会为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传统形象注入科技感与艺术性交融的现代气质。
灯会消夏主题鲜明。用光影重拾城市记忆,让市民和游客能够在夏夜多到户外走走,看看青岛之美,感受海风清凉,享受“五彩缤纷”的生活,营造“看灯、纳凉、社交”的轻松氛围。在这期间,人们吃吃喝喝,说说笑笑,收获一份“轻度假、微幸福”这样的情绪价值。
灯会对游客全龄友好。灯会作为民间的艺术,有着老少咸宜的艺术属性,不看体力和酒量、不要求专业的鉴赏能力,可谓天生平易近人。夜幕下璀璨的灯火,象征着安宁、祥和、快乐与希望,谁不喜欢呢?就算到了深夜灯火阑珊时,也更能让人体会到彩灯代表的浪漫之美。
灯会举办地人气高。发挥中山公园是青岛最具人气的地标性景区之一的资源优势。青岛人口中的“公园”不是群指而是中山公园的专指。由此可见,中山公园在青岛人心目中的地位。近年,青岛大力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持续优化城市绿色空间布局,让绿色成为城市发展最动人的底色。中山公园作为太平山中央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花草植被品质以及服务水平,都得到了大力提升。花更多,草更绿,水更清,人们游园更方便。
灯会灯组制作水平高。本次灯会的制作方为自贡文旅旗下的国有企业。自贡灯会有着悠久的制作历史,近年来更是不断推陈出新。截至目前,自贡灯会已经在国内500多个大中城市、国外40多个国家展出。本次灯会,在设计上打破传统,将青岛海洋文化、传统彩灯技艺及现代光影艺术深度融合。在科技应用上,本次灯会力求树立行业标杆,首创“昼观林相、夜赏光影”双模式系统,通过动态光影投影、呼吸式变光装置及柔性LED交互技术,实现光影与自然肌理的实时交互。老百姓是“识货”的。灯会现场,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以及青年人中年人,大家就像寻宝一样,一个灯组看完,就会怀着期待的心情去观赏下一个。一声声赞叹、一阵阵笑声,代表了他们对灯会制作水平的肯定。
门票价格亲民性价比高。精心设置多种门票,并配套了丰富的价格优惠政策。早鸟票29.9元,学生票30元,对比同类夜游项目(均价80—120元)性价比较高,而且在票务方面,灯会还推出了一系列惠民举措:1.2米以下儿童、现役军人(凭军人证)和70岁以上老人免票入园;60岁至70岁老年人可购买敬老票,票价为30元。后续,举办方还将按期“解锁”更多优惠政策。
沉浸式互动活动长效更新。相对于以往的灯会偏重于观赏打卡,2025年“青岛之夏”艺术灯会打造全省首个全域沉浸式森林夜游生态灯会,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吃喝玩乐购一体化游园服务。除了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各类灯组,灯会还搭建百姓大舞台、百姓T台秀场,提供歌舞、曲艺等民间文艺展演平台,联合相关部门推出一系列群众参与活动,让灯会成为普惠性文化盛宴。
场景升级 点亮城市夜经济
举办灯会的目的是丰富市民和游客夏夜休闲娱乐体验,但产生的效应远不止于此。灯会如一台引擎,在带动夜经济发展、老城区释放活力等方面逐渐发力。
青岛城市美誉度提高。青岛举办灯会的消息被新华网、人民网等国内媒体重点推送,抖音、快手、视频号等平台也对灯会给予了流量支持。“青岛灯会”在社交媒体上的热度不断攀升,美轮美奂的灯会场景让青岛的夜色别具风情,吸引了无数网友。
市民夜间出行意愿增强。即墨区、城阳区、西海岸新区、胶州市……观灯人从周边区市源源不断地涌来,青岛便捷的城市交通,特别是四通八达的地铁线路,让“追光之路”更加便捷。
游客夜游选择更丰富。外地游客来青岛,在喝啤酒、洗海澡、爬崂山、游前海等选择之外又多了一个项目——看灯会。逛完灯会的市民和游客,有人从南门坐上地铁去中山路,有人从延安一路门去往台东方向……夜间消费融合发展的经济学在这里得到体现。
中山公园夜间客流量,直接带动周边消费业态蓬勃发展。樱花大道沿线设置的美食文创市集中,高家糖球、炒酸奶、炸鱿鱼等特色小吃销售额激增,文创产品摊位前人头攒动。城市整体消费链条受到显著影响,网约车司机王师傅明显感受到变化:“接单量比平时增加三成以上,很多游客看完灯会还要去啤酒节继续消费。”
在青岛,一个贯穿暑假黄金旅游时段的新文旅IP正在形成、壮大。灯会的举办符合有看点、有新意、有趣味的夜间经济场景的培育、升级标准,这个新的文旅IP正在变得立体、丰满。
这场灯会的意义,或许不仅在于它点亮了青岛的夏夜、引发了思考,更在于照亮了努力的方向,在对政策精准响应,让技术赋能文化,盘活城市资源的路上走得坚定,有信心通过求变求新,打造出一个站得起、立得稳的差异化文旅IP。
来源|青岛早报记者 魏铌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