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暑期旅游旺季的来临,城关区依托深厚的黄河文化底蕴和创新的文旅融合举措,正成为全国游客避暑休闲的热门选择。进入七月,避暑旅游效应持续显现:夜游黄河项目日均接待游客量已突破6000人次,其中省外游客占比高达80%,较去年同期增长25%,多项运营指标刷新历史纪录。

夜经济的繁荣,是文旅热度的直接体现。位于黄河畔的大众巷新光夜市,在保留牛肉面、烤肉等本地传统美食的基础上,积极引入全息投影等科技元素,日均客流量稳定在近万人次。市场内已有约20%的档口完成了业态优化升级,带动软儿梨、甜胚子等小吃的销量同比激增30%,吸引文咏珊、“新闻姐”等名人相继打卡。邻近的南关民族风味一条街则以“通关文牒”创意活动破圈,游客在品尝烤羊肉、甜胚子等风味时,通过打卡互动深度感知兰州文化,将“一次性餐饮”升级为“文化体验”,有效延长了驻留时间。
避暑需求驱动下,山野休闲业态加速升级。城关区制高点兰山的“夜兰山”民宿集群,成为今夏避暑新标杆。民宿数量同比大幅增长,以“如驿部落”等为代表的项目,整合非遗展示、星空露营、球幕影院等多元业态,构建“白天咖啡、夜晚品酒”的全天候体验模式,客单价持续走高,显著拉长游客停留时间,让山野休闲从“短时避暑”转向“深度沉浸”。
文旅融合的触角,更在多元场景中持续延伸。新兴的“烟雨兰山”文创电商基地通过直播带货,将黄河石茶具、羊皮筏子造型书签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销往全国。与此同时,青白石街道的青石农旅科技农场实践“南果北种”,火龙果、木瓜等南方特色水果在此落地生根,通过“采摘体验+科普教育+主题餐饮”的复合模式,有效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实现文旅与乡村振兴的联动。城区内,以面食文化为核心的“碳水十字”街区年接待450万人次,部分店铺24小时营业,让一碗面的消费,延伸为体验“金城”市井生活的旅程。线上、乡村、城区的协同,构建起全域文旅消费网络。
文化演艺的赋能,则为市场注入持久动能。7月18日起,经典舞剧《丝路花雨》开启常态化驻场演出,已连演10场。该剧以“演艺+旅游”模式融合敦煌艺术与黄河文化,成为暑期文旅新爆点。同期,A9创意产业园第二届Yellow River戏剧周汇聚全国一百多部优秀剧目,丁一滕导演的《新西厢》等先锋作品深受年轻人追捧,带动园区客流量迅速飙升。

随着暑期热度的持续,城关区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更精细的服务,让每一位游客在山水间读懂黄河故事,在体验中爱上金城风情,为文旅融合发展写下更生动的注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