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救生衣,在水里“美美躺平”,顺着河道轻缓漂流而下——整个过程悠闲惬意,毫无刺激性可言。“带娃一起去的,安全系数高,全家都觉得这种玩法特别新颖、有趣。”七月中旬体验过安吉“人体漂流”的张先生归来后向记者分享道。
像这样躺着顺流而下是漂流,乘坐扶梯“无痛”上山算爬山,甚至连蹦极也能实现平缓降落……今年,一股追求极度轻松省力的“窝囊旅游”风潮开始在年轻群体中兴起。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暑期相关景区热度飙升,有景区门票搜索量环比6月涨了17倍。
安全不刺激,适合亲子出游
炎炎夏日,漂流向来是热门之选。传统漂流项目中,漂流水道有十多米甚至几十米的高度落差,极速下降的过程中,游客往往要经历令人肾上腺素飙升的刺激体验。而如今,穿上救生衣在河道上轻缓漂流而下的“窝囊”漂流正在走红。
“换好装备、穿好救生衣,就能直接步入河道中央开启漂流了。水流轻缓,全程脚能轻松踩到底,特别适合带小朋友玩!”不久前,上海市民张先生去安吉体验了人体漂流,并向记者分享了他的感受。
“本来我们是两家人结伴去安吉玩,结果碰上前一天下雨,别的漂流都停了。碰巧之前在网上刷到过这种人体漂流,就想着试试看。”让张先生表示,这种看似“平平无奇”的漂流方式却让两家人一致感觉新奇又有趣,明年夏天可能还会再来一趟。
“窝囊旅游”并非贬义,而是年轻人对那种“能躺着绝不坐、能坐车绝不走路、怎么省力怎么来”懒系出游哲学的自嘲。这一旅行方式在社交平台走红,引发了广泛共鸣与热议。
比如,杭州淳安天屿山观景台一条300多米长的登山电扶梯取代了徒步登顶——游客只需乘梯10分钟便能“无痛”直达山顶,而过去步行三千米、耗时50分钟,看过山顶的风景后,游客还可以滑着水滑梯返回山脚。相关视频在短视频平台收获超高热度。
“我觉得现在窝囊旅游的‘走红’,反映了这一辈人和老一辈旅游理念的不同,更看重旅途中的舒适感,既想体验项目,又拒绝‘吃苦’。”张先生说。
对爱好者没有难度,对“窝囊人”刚刚好
除了爬山和漂流,最近许多景区接连推出了蹦极的“窝囊版”。不同于惊险刺激的传统蹦极,跳跃高度动辄40米甚至上百米,“窝囊蹦极”高度缩短至20米到30米左右,只有常规蹦极的一半。此外,体验者只在跳下的一瞬间有失重感,随后就被弹力绳稳稳拉住,缓慢地匀速落到地面,期间还能愉快地摆拍几张照片。
安吉云上草原凭借“窝囊蹦极”成为社交平台的流量密码。相关视频中,跳台边缘的紧张屏息与跃下后缓降绳的从容形成戏剧性反差。
“我从小就喜欢各种高危项目,但是传统蹦极速度太快,所以一直不敢跳,直到现在云上草原有了窝囊版蹦极,下降速度缓慢,肾上腺素还可以飙升,又窝囊又刺激。”不久前前往云上草原的小烨对记者感慨道。
在上海,“窝囊蹦极”项目主要分布于室内场馆。例如耀雪冰雪世界娱雪区的“雪山跳台”,跳台距地面约19米。体验者跃下约1米后,绳索瞬时绷紧,随即以匀速将游客平稳送至地面平台。
“当时和朋友去玩,人少不用排队,体验特别畅快,我一个人就跳了7次!”Ice向记者分享道,这次“窝囊蹦极”的经历反而点燃了对高空蹦极的兴趣,“现在更想挑战真正的蹦极了,希望未来有机会尝试。”
另一位上海市民小巨兽则认为,对她来说,“窝囊蹦极”仍有些刺激。“对蹦极老手来说可能不够刺激,但像我这样胆子小的,光站在跳台边就做了十分钟心理建设。”她补充道,“适合没有体验过蹦极的朋友去尝试,后半段缓缓下降的过程还是很舒服的。”
景区门票搜索量环比6月暴涨17倍,所在地酒店预订量最高增长超五成
“窝囊旅游”在社交平台的持续走热,为景区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去哪儿旅行平台数据显示,主打“窝囊游”景区门票热度今夏呈现爆发式增长:
浙江安吉龙出没大峡谷的“窝囊漂流”的800米平缓河道中,游客仅需穿戴救生衣仰面躺平,即可随水流悠然漂完全程。7月,龙出没大峡谷景区门票搜索量环比上月大涨近17倍。同样主打“无负担漂流”的桂林猫儿山景区,门票销量同比增长了25%。
此外,以“扶梯看山景”出圈的天屿山观景台和浙江台州神仙居景区,门票销量同比分别增长32.4%和36.4%。同时,在去哪儿平台,淳安今年暑期的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了24.3%。
而在主打“窝囊蹦极”的景区中,浙江湖州安吉云上草原门票销量同比涨了近4倍;湖北黄石天空之城同比增长2.7倍。与此同时,黄石今年暑期的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达50.7%。
耀雪冰雪世界工作人员则告诉记者,截至7月底,耀雪冰雪世界暑期累计接待游客已突破16万人次,单日最高客流达1万人。数据显示,港澳台及外籍游客占比同比提升300%,配套酒店入住率周末持续保持在90%以上,暑期场内餐饮人均消费较平日增长20%。
据介绍,此类景区集中于浙江、广东、福建、湖北等基础设施完善的地区。比如,同时拥有“窝囊蹦极”和“窝囊漂流”的浙江湖州安吉县,今年暑期在该平台的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了43.8%。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