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有两件事最叫我吃惊,一件是西藏最著名的古典抒情诗人仓央嘉措的名作在西藏几乎家喻户晓,人人会唱,成了最流行的传统民歌,实在很难分清哪首是他创作的,哪首是他改写或记录的民歌了。还有一件就是文成公主的传说在西藏流传之广,也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在拉萨、日喀则和山南等地最大的寺庙中,都有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神像,是作为主要的神佛供奉的。在布达拉宫里,甚至还有一个山洞,传说是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在新建拉萨城当时所居住的圣地,人们特别重视,礼拜者众多。
在日喀则我听到一位纺织女工讲了个很有代表性的故事,她说:文成公主来西藏时,从内地带了一群羊赶到西藏来,这些羊不只有白的,还有黑的、红的、绿的、黄的、紫的……可好看了。可惜在半路上过小河时,碰到山洪暴发,大水把羊群冲散了,文成公主见了,大叫一声:“啊呀,我的白羊和黑羊啊!”于是白羊和黑羊留下了,红羊、绿羊、黄羊、紫羊全被大水冲走了。
这个故事说明,文成公主是有神圣威力的,她的话就是神圣的命令,她说了“白羊和黑羊”,于是这些羊就留下了。而没有提到的那些彩色的羊就被大水冲跑了,再也见不到了。
这个故事还说明,内地有许多美好的东西,文成公主来西藏时,给西藏带来了很多,对西藏人民的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除此之外,还有传说甚至说连西藏最重要的粮食青稞麦也是文成公主带来的。这些传说之所以流传得这么广,实际上反映了一种历史的真实。据历史记载,文成公主被唐太宗下嫁到吐蕃(西藏的古称)时,唐太宗满足了她的要求,随她把几千种的种子和工匠、工艺品带到西藏。至今她带去的不少精美的乐器还保存在拉萨大昭寺,成为全国仅存的唐代乐器,为研究中国音乐史提供了宝贵的实证。他带去的三千工匠在西藏带了许多徒弟。
文成公主到西藏,在农业、手工业乃至建筑业,文化艺术等方面都带来了许多内地的先进文化成果,这是确实的历史贡献,大大促进了西藏的进步、发展。
民间传说是人民口头传说的历史,它一方面反映了历史的事实,同时也表现了人民的想象,它是人民心目中的历史。人们传说松赞干布在初建拉萨城时,老是碰到“海眼”,一挖就挖出水来,没法建房子,是文成公主会看风水,又会神机妙算,设法堵上了海眼,找到了很好的地方,终于建好了拉萨城。
在拉萨市中心的大昭寺门外,有一棵高大的柳树,此柳树被人们称为“唐柳”,传说它在春风中飘荡的柳枝,就是“文成公主的头发”。在树下,就是著名的“甥舅情谊石碑”,是唐朝和吐蕃之间亲缘关系的明证,证明松赞干布之后的历代藏王都是文成公主的后代。文成公主之所以始终受到西藏人民的崇敬和信仰,决不是偶然的,这是汉藏情谊的突出表现。
文成公主的藏文名字是“阿姐甲莎”,直译是“汉族大姐”,但这却是文成公主的专名,只指文成公主。由此亦可见,广大藏族人民之所以如此赞颂文成公主的功德,实际上是把她作为内地汉族先进文化的代表来崇敬的。
从血缘上看,汉藏的关系可以追溯到远古。我们有共同的祖先,它无可辩驳地表现在“汉藏语系”的事实上,汉藏语系是世界几大语系之一,语系内部还有许多语族、语言,它们都有共同的来源,有许多共同的特点。这是汉藏远古血缘联系的表现,“汉藏一家”,绝不是随便说说的空话吧!
文成公主的传说还有许多许多,不能一一列举,其中有的故事已改编成戏剧、民歌、舞蹈,联系到妇女的装束,纺织的技巧等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汉藏情谊的突出表现,这种口碑文学是最有生命力的,是藏族人民心里头矗立着的巍峨丰碑。“八大藏戏”中占第一位的就是“文成公主”,是年年必演的名剧。
如今西藏已向全世界开放,让我们去西藏旅行、考察一下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