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央视推出《在中国!这样玩!》全国文旅城市的大型直播活动,百城文旅局长在景观空间内进行“宠粉”大挑战,在某种意义上,这就是身体力行以“嬉玩”形式推动文旅城市景观文化建设的做法。
“嬉玩”是文旅城市开展景观文化建设的新路径,意在改变文旅景观“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传统文化观念,试图通过数字技术的介入,将文旅城市转化为“数字游乐场”,让市民和游客尽情嬉戏,以更加轻松、愉悦的心情参与城市文旅活动,在玩的过程中体验、共享、创造新的城市文化。怎样“嬉玩”才能真正实现景观文化建设的目的?我们可以从知名文旅城市景观文化建设的探索案例中得到启示。
上海:景观的数字游戏系统建构 近年来,上海注重以虚实互嵌的方式促进景观文化建设,着力推动景观文化在数字游戏系统中的建构。
例如,由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文化和旅游局及多个区政府共同主办的品牌活动“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其官方地图软件是涉及文化景观及城市通勤的“数字集章游戏系统”。在这个数字系统中,每个看展人可以形成不同的city walk路线,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加以调整,包括自主调整看展所涉及的具备感官要素的数字游戏文化实验。如大量的声音装置让玩家增加“听声音行走”的游戏规则,通过声音的导引,重新发现以听觉方式呈现的城市文化。有的city walk参与者采取“地铁大富翁”的数字游戏形式,将看展相关的地铁线路作为大富翁棋盘,实现日常生活与游戏活动交织的漫游看展,相关交通通勤情况又给城市规划建设积累了样本,使上海具有了“游戏的魔幻色彩”的另类意涵。
景观的数字游戏系统建构也打开了“城市大脑”等城市治理数字系统建设的新面向。“城市大脑”可以通过数字游戏系统建立数字孪生城市关系,在游戏中模拟城市的各种社会活动,产生应对各种社会活动的预判性游戏结果,引导现实中的社会实践。景观以外的城市重要公共空间也可以通过数字游戏系统获得“地图”“沙盘”或“说明书”,以指导城市的“规建管用”,对建构城市文明产生了重要意义。
长沙等地:景观的公共游戏活动组织 游戏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实践活动,十分有利于联通景观的实体空间与虚拟数字系统。因此,组织公共游戏活动也是景观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目前,长沙等多个城市纷纷开展“城市捉迷藏”这一国内用户量极高的景观探索类公共游戏活动。“城市捉迷藏”,简而言之,是在城市景观空间打开GPS定位而进行的捉迷藏游戏。由于GPS等位置媒介的作用,其或偏向内部结构复杂的高楼等城市建筑景观,或将城市景观的辐射范围扩大,使整座城市都成为捉迷藏的游戏场域。长沙在橘子洲头、芒果TV大楼等重要景观进行“城市捉迷藏”的游戏活动,并在电视媒体上制作了同名综艺节目。
数字媒介也发挥了联合推动作用。在国内地图类App中月活跃用户数量最多的“高德地图”上,可以通过地址搜索栏直接键入“躲猫猫”,进入游戏界面。在社交类App“小红书”上,也有在中国各个城市标志性景观进行“城市捉迷藏”活动的分享。
通过公共游戏活动的组织,景观建设超越物质设施建设、信息系统建设,转为灵活的文化事件,形成“一种类似舞台编舞的灵活策略,其中元素和材料的使用都因时而变,从而扩展出新的网络、新的链接与新的机会”(科纳语)。文旅城市建设因此变得更加灵活多样、随处可见,开启了通往数字时代的美好未来。(社会科学报社融媒体“思想工坊”出品 全文见社会科学报及官方网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