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两天便是立秋,清晨八点的阳光刚越过烟台招远凤凰岭公园的树梢,给石阶镀上一层暖融融的光晕。#晒图笔记大赛#

图1:上午九点钟的荷花
我踩着这份恰到好处的暖意入园,心里藏着几分特殊的期待——作为土生土长的招远人,这竟是我第一次在荷花盛放的时节踏足这座陪伴了我半生的公园。
说来惭愧,凤凰岭公园在招远矗立了多少年,我已记不清具体的数字。
从前总爱在傍晚领着孩子来这儿散步,看夕阳把湖面染成金红色,看晚风拂过成片的绿叶掀起涟漪。
那时望着满池圆圆的叶片,竟天真地以为那是白色的睡莲,从未细想过课本里"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荷花,原来早已在故乡的水土里扎了根。

图2:拍照的帅哥
如今特意选在上午八点前来,原是想看看"荷花头插花"的景致。可离立秋只剩两日,盛夏的鼎盛花期早已过去,池中的荷花多半已谢,只剩零星几个花骨朵还在枝头蓄力,偶尔有一两朵迟开的粉荷亭亭玉立,在层层叠叠的绿叶间格外显眼。
即便如此,这零星的绽放已让我心生感激——平日里被生活推着向前,脚步匆匆,竟连身边的美景都无暇顾及,此刻能静立池边看风过荷叶、听露珠滴落,已是大自然慷慨的恩赐。
望着池中摇曳的荷花,记忆忽然飘回了小学课堂。那时课本里印着叶圣陶先生笔下的《荷花》,字里行间满是荷叶的青、荷花的艳,还有蜻蜓立在尖角的灵动。
作为一个北方孩子,我捧着课本反复品读,心里满是对荷花的向往与羡慕——总觉得那样娇美的植物只该属于烟雨朦胧的南方,在我们这北方小城是绝难见到的。

图3:来张特写
不光是荷花,连带着与荷相关的菱角、荸荠,在我小时候都是只闻其名的"南方物种"。#我在头条晒家乡#
后来招远的街头渐渐有了小贩推着竹筐叫卖,筐里装着带壳的菱角、沾着泥土的荸荠,深褐色的外壳透着陌生的气息。
可农家人过日子向来讲究细水长流,一分钱要掰成两半花,总觉得这些新奇的吃食该是城区繁华地段才有人舍得买的稀罕物。我自小到大,竟真的从未尝过它们的滋味。

图4:花骨朵
初中时的一件事至今记得清晰。那年我和二姑姑家的表哥同班,一天他从家里带了两个菱角到学校,褐色的菱角像小小的元宝,带着奇特的棱角。
消息一传开,全班同学都围了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这从未见过的东西,有人好奇地问能不能吃,有人小心翼翼地想摸一摸。
我挤在人群里,看着表哥把菱角捧在手心的模样,心里真是眼馋——那是我第一次在北方见到课本里的南方物产,仿佛隔着时空触碰到了遥远的南方。

图5:新鲜的莲蓬
至于莲子,我更熟悉的是商场货架上那些干燥的颗粒。偶尔会买来熬稀饭,或是泡在水里当茶喝,入口微苦却回甘悠长。
可新鲜的莲蓬是什么模样?饱满的莲子裹在翠绿的莲房里,剥开时会不会带着露水的清凉?这些我都一无所知。
直到近几年,荷花渐渐被引入北方,招远的龙王湖公园、凤凰岭公园,还有城郊而过的五龙河,都陆续种起了荷花。
连老家夏甸镇岚子东村的小叔叔,都在门口废弃的粮缸里种了两棵荷花,年年夏天开花结果,莲蓬垂在缸沿上,成了村里一道别致的风景。

图6:荷叶翩翩
终于,我这个北方人也有了近距离观赏荷花的机会。可新鲜的莲子依旧是可望不可即的念想。
公园里的荷花栽在湖心,远远望着饱满的莲蓬在风中摇晃,却根本够不着;即便偶尔有离岸边近的,咱也得守着公共良德,哪能随便采摘呢?
后来听人说,新鲜的莲子清甜多汁,远比晒干的更有滋味,心里的向往又深了几分。

图7:掉落的花瓣
前几日和种莲的农户闲聊,才知道吃莲子原来还有讲究。莲农说,凌晨两三点钟的莲子最是好吃,经过一夜的滋养,莲子里吸饱了露水,咬开时汁水丰盈,带着自然的清甜,这时候的莲子被称作"露水莲子"。
为了赶上这最佳时机,莲农们常常顶着星星就下湖采摘,而懂行的食客会在凌晨三四点就等在湖边,只为能买到新鲜的露水莲子。
听说这样的新鲜莲子价格不便宜,一斤要二三十块,在北方更是少见——毕竟路途遥远,新鲜的莲子难保存,商场里能见到的,终究还是晒干的居多。
如今招远的荷花虽多,却多半是用来观赏的。就像凤凰岭公园这一小片荷塘,夏日里供人赏景拍照,谁也不会特意惦记着池中的莲子。
偶尔有调皮的孩子趁大人不注意摘个莲蓬,多半也是好奇地剥开看看,玩够了就随手扔在路边,哪里知道这不起眼的果实里藏着清晨的露水与莲农的辛劳。

图8:透明的花瓣
阳光渐渐升高,荷叶上的露珠折射出七彩的光,偶尔有蜻蜓掠过水面,留下一圈圈涟漪。
再过两天,立秋的风就会吹来,荷花的花期将彻底结束,可莲蓬会慢慢饱满,莲子会悄悄成熟。
或许今年,我该找个机会尝尝新鲜的露水莲子,看看那让莲农凌晨忙碌、让食客翘首以盼的清甜,究竟是怎样的滋味。
毕竟,生活不只是匆匆赶路,还有荷香里的时光,和藏在寻常日子里的小惊喜。

图9:招远凤凰岭公园
就像这北方小城的荷花,曾是遥不可及的向往,如今却成了触手可及的风景,提醒着我们放慢脚步,去发现身边的美好。#在头条记录我的2025#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