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桂在交旅——山水之间有通途”大型行进式采风团沿国道357线驱车前行,穿越灵川县大圩镇的青山秀水,抵达东漓古村。这条兼具交通动脉与文旅纽带双重使命的国道,正让这座千年古村在现代路网中重焕生机。
东漓古村所在的大圩镇,曾是湘桂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南来北往的商贩在此歇脚休整,楚粤驿馆的残垣断壁间,依稀还能窥见“车马喧、人声沸”的旧日繁华。
东漓古村房屋建筑。乔佳一摄
“为保护这份珍贵的交通与商贸文化遗产,我们秉持‘母本复制、异地重建’原则。”桂林古村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卯兴明介绍,自2012年起,工匠们以漓江沿岸传统民居为范本,精心复原桂北传统民居建筑风貌。一砖一瓦间,夯土民居、穿斗式木楼的古韵被悉心复刻,就连墙角的排水石槽、屋檐上栩栩如生的滴水兽,都细致还原着旧时模样。采风团成员漫步其间,青砖灰瓦、木梁石阶构成村落主基调,蜿蜒的青石板路串联起错落老宅,小桥弯弯,流水潺潺,浓郁古韵扑面而来。
近年来,国道357线灵川大圩段改扩建工程逐步完工,原本拥堵狭窄的双车道升级为宽阔的六车道,通行能力显著提升。从桂林市区出发,沿国道357线向东行驶约30分钟,即可便捷直达东漓古村村口。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为游客到访提供了极大便利。
“东漓古村在2018年试营业时,因道路不通畅,客流量有限。”东漓古村景区市场部总监陈湘川介绍,“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了,2024年古村游客接待量已接近30万人次,其中有四成是自驾而来。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便捷的交通设施,才让更多人愿意走进东漓古村。”
在东漓古村,不仅能欣赏桂北传统民居风貌,更能沉浸式参与非遗体验。顺着当地负责人的指引,采风团成员体验了多项非遗技艺:榨油坊内,亲手尝试古法榨油,感受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铁匠铺里叮当声不绝,老师傅正专注演示打制马蹄铁的手艺,这在当年可是保障商队马蹄完好的关键技术;拓印体验则让人直观了解到旧时商贩记录账目的方式。这些非遗项目,都与湘桂古道曾经的商贸生活紧密相连。
“我们并非简单进行建筑复原,而是希望活态展示漓江流域人民过去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古道商贸文化。”卯兴明强调。每逢年节,古村会举办热闹的“年圩”,麻通、松糕等传统美食飘香,潮田蛋扣等非遗工艺现场制作,重现着古道上“十里闻市声”的集市场景。
国道357线的升级,不仅方便了游客抵达东漓古村,更将其与周边省道202线相连,把灵川的古村落群落与阳朔漓江、冠岩等知名景区串联成旅游线,形成“古道新途”文旅融合示范带。
下一步,桂林将持续完善交通网络,即将开通的桂钟高速、江桂高速等,将进一步提升游客出行的便捷度与舒适度,助力东漓古村不断提升吸引力、增加客流量,续写新时代故事。(文馨 杨欣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