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鲜为人知的宁夏人文,讲述你不熟悉的宁夏历史,我是阿威!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宁夏风情!
《江城子•读西夏》
-威记
乱世称雄两百年,兴于唐,卒于元。
千里国疆,竟未入史藏。
空留墓冢待人识,衬残阳,映苍凉。
入夜捧书读西夏,战三方,镇八寰。
细评无言,合页暗神殇。
叱咤风云终过往,冇谁赏,又何妨?
前言
2025年7月11日16时23分(北京时间2025年7月11日22时23分),对于宁夏银川贺兰山脚下的的西夏陵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西夏陵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的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顺利通过评审,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60项世界遗产,这也是中国在本届世遗大会上唯一申报的项目。
在新闻中是这样评价西夏陵的:
作为20世纪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一,西夏陵的考古与发现,让今人得以窥见一个千年前持续近两百年的王朝之历史面貌,有着“见证消逝文明”和“多元文化交融”的普世价值,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提供了生动见证。
对于西夏陵的申遗成功,宁夏本地也进行铺天盖地的宣传,从短视频到各类文章,可谓满天飞,但是略微浏览了一下,发现基本都是采用和新闻中的措辞范围,少有人从历史的细节来阐述有关西夏陵的历史和人文。
比如,西夏陵之所以可以申遗成功,首先要感谢一个人,因为没有他,可能就看不到西夏陵现在的样子,更不要说申遗了!
这个人就是为西夏陵选址的人-贺承珍了!
01
网上对于贺承珍的介绍有些笼统。基本就突出他是“西夏首都兴庆府的总设计师。”说他多次趁着跟随党项使团去北宋都城汴梁城(开封)觐见的机会,考察了汴梁城的城建和布局,为后来西夏迁都怀远镇(银川老城),设计修建兴庆府作参考。
也正是在他的设计和督造之下,为后来的银川老城奠定了城建基础!
却少有人对贺承珍的生平有了解和阐述的。
贺承珍(有称贺承真的),是西夏建立前期的一位重要的汉臣。而如今人们记得他,却是一位“建筑师”和“堪舆师”的身份。
李继迁反宋避走地斤泽开始崛起之路的时候,屡战屡败。后来他意识到是缺乏人才之故,光靠党项人是不行的。于是他在向辽朝称臣,被授予定难军节度使和银、夏等州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太师等职,统领夏州(今内蒙古乌审旗白城子附近)军务时候,开始大肆网罗汉家人才。
贺承珍也就是这个时候进入到党项阵营的。后来官至指挥使兼左都押牙,负责军事和行政事务。
“押牙”,正式名字叫“押衙”。是唐朝延续下来的一个官职,直属节度使之下的武官头领,主要是掌率侍卫以及军营值守等。
从这里也能看出来他的地位重要性。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和“太子”李德明开始有了交集,他们年纪相仿,从相识到相熟。
02
从军前,贺承珍家是以泥瓦匠为祖业。由于地处动乱的边地,生活过得也是艰难,还经常被作为民夫抓去修损毁的城池和城墙。等党项染指夏、银等州的时候,他变趁机入军营当兵,因为总比饿死累死和被战乱殃及强。他没想到的是,他的祖业会让他在后来青史留名,跻身古代建筑名家的行列!
公元1002年,李继迁攻占灵州,获得了发展壮大的宝地。他在夏、绥、银、宥、静五州广招民夫,并且在军中招募会营造的军士,开始重整灵州城,修建“西平府”。就这样,贺承珍从一名武官,转变成为一位“文官”,专门负责营造之事。
在修建“西平府”的过程中,他积累了大量的建筑知识和经验。并且多次为了增长知识,随使团入北宋汴梁城,顺便进行考察和学习建筑知识。
公元1020年,继位后的李德明在南击吐蕃,西攻回鹘,掌控河西走廊的征战中,深感西平府州不利防守的劣势,于是萌生了迁都的念头。而在巡防河西的怀远镇时候,让他眼前一亮!于是生出“贺兰山显瑞祥,紫气升腾,有祥龙出没”的传言,然后趁势提出迁都,说服朝中老臣们。
就这样,贺承珍扛起了建造党项(还没建立西夏)都城“兴州府”的重担。
03
都城有了,随着实力的大增,立国之心也逐渐野蛮生长。于是,选址帝陵以配套身份的事项也提上日程。
还是贺承珍!
可是,贺承珍虽然懂堪舆,选址没问题,却对高规格的帝陵布局形制等了解不多。恰逢宋真宗的皇后园陵修建,于是,李德明上表宋朝,表态说愿意派人助修,并且上贡500匹良驹。就这样,贺承珍的帝陵知识也丰富了!
学成归来,他到西边贺兰山选陵址。从柳木皋(灵武山)一直到如今的岩画处,他沿线亲临考察。
最后发现从三关口至小口子(滚钟口)一条线没有大的山口,并且看到在如今西夏陵区范围,是一片台地!这简直是一块宝地。
1、因为西边的贺兰山有几层,由西至东,山头南北连绵且相互成屏障,还从高到低的缓降。这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降低西北风对陵寝的侵蚀;
2、陵区西边没有大的山口,不用担心山洪的破坏(比如4号陵就离山很近),并且台地地势高,就算有山洪,也从两边的泄洪道排走了;
3、这片台地是经过千万年冲积而成,土层厚,利于寝宫(地宫)的深挖;
4、这片台地足够大(记得参观西夏陵时候,听讲解说有50多平方公里),作为皇家园陵绰绰有余!
5、背靠贺兰山,修建皇陵所用的物料取材方便。比如说砖瓦的烧制,木材的砍伐运输等,可谓靠山吃山!
6、更为重要的是,整个陵区背山面都城,呈现一个睡倒右边的“U”型,更远是黄河,相当于是把兴州府山环水抱其中,可佑党项千秋万代!
04
可惜的是,李德明没有看到皇陵的雄壮。他儿子李元昊接过大棒,助力贺承珍完善了皇陵的布局和堪舆,并且,确定了墓葬的形制。
他亲眼看到了李继迁、李德明的陵园(如今称之为双陵)落成,也为自己选好了陵园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看到的西夏陵的那些“土堆堆”也是在贺承珍的力推下,采用的修边墙和城墙和“直道”时候,采用的“熟土夯筑法”。因为这些“土堆”外面有建筑覆盖,不用熟土,万一长草发芽,就破坏了陵墓了。
转眼,历经千年的风雨雪霜,一切都如浮云,只留下这些“土堆堆”在讲述着这个王朝的荣耀和落寞!
如今,它成为了“文化遗产”,人们也通过科技复原了西夏陵的风采,这也算是给了贺承珍一个告慰,同时也给他颁发了一个“最佳建筑”奖吧?
05
话说,你不去参观一下?
下集更精彩,敬请关注西夏那点事第13集!
这里是宁夏!发现宁夏之美,感受宁夏之美!
我是阿威,用温暖的文字,翻起尘封的记忆,记录宁夏的人文历史!谢谢阅读关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