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同学有话说:
榆林,这座位于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交界处的城市,犹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传奇。
在这里,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历史的风云在这里激荡,无数英雄豪杰、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他们的故事如璀璨星辰,照亮了榆林的天空。
那么,在榆林,到底何谓“传奇”?这一次,我们一起来看~
最近,漓江文学奖虚构类奖获得者刘楚昕在分享获奖感言时说了这样一句话:“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痛苦,但回头想想,都是传奇。”令无数网友泪目。
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可以是一部传奇,既有惊涛拍岸的壮阔篇章,也有风平浪静的温柔段落。只不过,有的人身处“传奇”之中而不自知,也有的人正在经历痛苦和艰辛,不敢想象彼岸的“传奇”。那么,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个问题:人生究竟因为什么而传奇?
或许,传奇不在于结局是否辉煌,而在于生命是否曾以最炽热的方式燃烧过。它可能是一场孤注一掷的征战,可能是一段呕心沥血的书写,也可能是一次沉默无声的坚守。而在榆林这片苍茫厚重的土地上,传奇从未缺席。
PART 01
文字的传奇
黄土高原上的文学巨匠
在陕北的黄土高原上,文学不是风花雪月的点缀,而是生命的呐喊。路遥和柳青,这两位从榆林走出的作家,用笔尖蘸着血泪,写下了中国文学史上最悲壮、最震撼的篇章。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在矿井下挣扎求生,孙少安在贫瘠的土地上倔强耕耘。他们的故事,何尝不是路遥自己的写照?他曾在贫病交加中完成这部百万字巨著,写完最后一个字时,他掷笔痛哭,仿佛耗尽了一生的力气。他说:“作家的劳动绝不仅是为了取悦当代,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交代。”
而柳青,这位扎根皇甫村十四年的作家,用《创业史》记录了中国农民在时代浪潮中的挣扎与希望。他放弃城市的优渥生活,甘愿与农民同吃同住,甚至变卖家产资助村民。他的写作,不是旁观者的记录,而是亲历者的血泪。
他们的传奇,不在于作品获得了多少奖项,而在于他们用生命丈量了文学的重量。
PART 02
笔锋的传奇
以笔墨定乾坤
在民国乱世,有人以枪炮争天下,有人以笔墨定乾坤。榆林人张季鸾,便是后者。
作为《大公报》的主笔,他以一支铁笔纵横捭阖,不畏强权,不媚世俗。他曾在社论中痛斥军阀混战,也曾力谏蒋介石抗日。他的文章,被誉为“一字之褒,荣于华衮;一字之贬,严于斧钺”。
在那个言论不自由的时代,他坚持“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办报原则,让《大公报》成为当时中国最具公信力的报纸。蒋介石曾想收买他,他断然拒绝;日本人威胁他,他依然笔锋如刀。
他的传奇,不在于他影响了多少政要,而在于他证明了:真正的力量,可以来自一支笔、一颗心。
PART 03
铁血的传奇
英雄的两种宿命
榆林自古多豪杰,北宋名将杨业和南宋抗金英雄韩世忠,便是其中最悲壮的代表。
杨业,人称“杨无敌”,镇守边关数十年,令辽军闻风丧胆。然而,在雍熙北伐中,他被主帅潘美陷害,孤军奋战至最后一刻,最终撞死李陵碑,以死明志。他的悲剧,是忠臣的宿命,也是英雄的绝唱。
而韩世忠,这位出身贫寒的榆林汉子,从一名小卒成长为南宋中兴名将。他曾在黄天荡以八千水军围困金兀术十万大军,几乎改写历史。然而,岳飞冤死后,他愤然辞官,归隐西湖,终老林泉。
他们的传奇,不在于胜利或失败,而在于他们选择了最难的那条路,并走得义无反顾。
PART 04
反抗的传奇
一个陕北农民的皇帝梦
在明朝末年,天下大乱,一个叫李自成的陕北驿卒振臂一呼,率领百万饥民横扫中原,最终攻破北京,逼得崇祯帝自缢煤山。
他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最震撼的农民起义传奇。他曾是底层小人物,却在时代的裂缝中撕开了一道光。尽管他的大顺政权昙花一现,尽管他最终败亡于清军铁骑之下,但他的名字,永远镌刻在历史的转折点上。
他的传奇,不在于他是否坐稳了江山,而在于他证明了:哪怕是最卑微的生命,也有撼动时代的力量。
PART 05
传奇的底色
苦难与超越
回望这些榆林传奇人物,他们的故事各不相同,却有一个共同的底色——苦难。
路遥在贫病中写作,柳青在清贫中坚守,张季鸾在乱世中执笔,杨业在背叛中殉国,韩世忠在猜忌中归隐,李自成在辉煌后陨落……他们的生命,都曾被命运狠狠捶打,但正是这些捶打,让他们的人生淬炼成传奇。
所以,传奇是什么?
传奇不是一帆风顺的坦途,而是荆棘丛生却依然向前的跋涉;
传奇不是功成名就的荣耀,而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孤勇;
传奇不是被时代眷顾的幸运,而是在黑暗中依然燃烧的微光。
榆林这片土地,见证了太多这样的故事。当你站在无定河畔,听着风沙呼啸,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那些英雄、文人、将军,他们的呼吸仍在黄土中震颤。
所以,如果你此刻正经历痛苦,不妨想想这些榆林传奇。或许有一天,当你回头望去,会发现——那些曾让你流泪的岁月,早已成为你生命中最壮丽的诗篇。
因为,真正的传奇,从来不在远方,而在你走过的路上。
关于榆林的“传奇”
你还知道哪些?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