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姚安的文化标志主要是三个:花灯、光禄古镇、李贽。
从行程看,花灯、李贽不被安排。只有姚安光禄古镇,大姚瀑布。
今天一出发就直奔姚安。天气非常给力,蓝天白云高温。

仪门
如果经过县城,说不定还能看到李贽雕像。
中午十一点多,旅游车掠过县城,没看到李贽像。
光禄镇倒是看了个饱,而古镇的闪光点又是元朝“姚安路军民总管府”,但这个总管府却不在行程安排里,我们还买了门票。
光禄镇是汉朝弄栋县——清朝姚安县治所,从大理国开始至清朝,高氏世袭统治。
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设弄栋县。唐武德四年(621)设姚州都督府。宋(大理国)时期,在此设弄栋节度,高明清被封为姚安府演习,世守其地,姚安成为高氏故里。元代至元十二年(1275)设姚州,天历元年(1328年)设姚安路军民总管府,自此有了“姚安”之名。光禄镇也成为元朝中后期滇中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荷塘
明代洪武十五年(1382),光禄地区属姚安军民府姚州,清初光禄地区属姚安军民府姚州。
清雍正三年(1725),姚安府土同知高厚德谪戍江南,结束高氏家族对姚安府土官的世袭。清光绪十年(1884),高复兴袭姚州土官,成为最后一任姚州高氏土官。姚安府的政治中心,从光禄逐步转移到今姚安县城。
光禄镇位于姚安县城西北12公里处。军民总管府位于光禄镇北,坐西朝东。始建于唐,后屡修,历经明、清,为三重堂古代宫殿式结构。今存正殿五间,进深四间;过厅四间,进深四间;门厅七间,进深四间,具有一定的建筑文化价值。
代表性的有勤勉堂[一重堂]、思补堂[二重堂]、怀远堂[三重堂]、会文馆、会武馆、西花厅、后花园、高氏宗祠。

思补堂陈列着总管座椅、刀枪剑戟、指挥旗、盔甲、唐代姚州都督府地图,显示着都督府–总管府的历史地位及作用。
后花园花草树木高低错落,花期不断,池水宁静,石桥安稳,气氛静谧,显示着总管府的禁地内涵。
高氏总管作为大理国相国,为稳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盔甲

有一个叫作高升泰的总管,甚至代替了大理国王段氏,形势平稳之后又还政于段氏。
公元1080年,大理国权臣杨义贞篡位,第十二世大理国王段廉义被杀害,鄯阐侯[驻昆明]高智升命儿子高升泰从昆明赶回大理平叛,斩杀杨义贞,辅佐段廉义侄儿段寿辉为王,两年后段寿辉出家,高升泰又辅佐段正明为帝。大理国经过这次变乱,国力大衰,段氏郁郁不振。1094年,段正明沉溺于佛教,出家。众臣推荐高升泰出任掌权,高氏一直忠诚于段氏,不肯出任掌权。但高升泰看到段氏继承人年幼,不可能担当重任,而强敌虎视眈眈,国不可一日无君,不得已,只好顺应民意,出任掌权,改国号为“大中国”。用了两年多时间,把大理国治理得井井有条,1096年去世前嘱咐儿子高泰明还政于段正明之弟段正淳,改国号“后理国”。高升泰被称为“让国公”,因此姚安路军民总管府还有一个名称“让国公府”。
高氏从三十一世高明清开始,世袭镇守姚安,至清雍正三年[1725]止,结束了在姚州、姚安的土司统治。


会文馆

会武馆
为什么光禄镇叫作光禄?一是宋[大理国]时期,布燮(相国)高泰明因功被封为银青光禄大夫。二是南明时期,高[泰翟]镇压元谋吾必奎、阿迷州沙定洲叛乱、辅佐永历帝有功,被封为光禄寺少卿。把官职名作为地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