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拍摄于07年10月6号的一张征收公告,这意味着,我住了20年的老西镇很快就要和我们说再见了。

这是从姥姥家的阳台向外看去的景色,从87年出生之后,我就一直待在这里,从需要被姥姥姥爷抱着看,到踩在凳子上看,到长到足够高能够自己站着看到外面,红色的屋顶,远处的白色房子,再远处的外贸大厦,构成了从童年记事以来最深的记忆。

在姥姥家门口向楼道望去,一层有5户,我们是第二户,楼层尽头那个是公共卫生间。


向楼下望去的样子,其实相对再早一些已经变化很多了,附近住着所有的童年玩伴,夏天的晚上这里是我们最快乐的地方,老人们在乘凉,我们就在这里追逐打闹,第二张图那个白色半圆台子,是我们小时候下棋的地方。

楼顶拍的,朝城路和费县路的路口,远处是正在建设的火车站

单县路和广州路路口

广州路和费县路路口

这个就是还在原址的西镇烤鸡架,现在还是挺有名的。

从朝城路向单县路方向望去

从朝城路向费县路方向望去

在朝城路另一段,从朝城路向费县路方向望去。

站在东平路和广州路路口拍的



这两张是在朝城路和单县路路口拍的

单县路和广州路路口


这里是单县路的东段,由于几乎所有门头都在开旅馆,所以也叫旅馆街,远处能看到华联商厦,当然现在这个旅馆街和华联商厦,都已经消失了。

旅馆街转过角的一条路

往西镇方向,可以看到远处的金田大厦,那会算是西镇的制高点,现在在众多高楼衬托下,已经显得有些迷你了。


费县路



观城路,可以看到很多人已经开始搬家了,如果不是拆迁,这条路并不会这么热闹。


在观城路和费县路路口

广州路和费县路路口,远处是青岛电视台旧址,现在这张照片里所有的建筑,都拆掉了。

万年青照相馆定格了无数老西镇的温馨回忆,百岁照、毕业照、结婚照、全家福......,这里也成为了西镇变迁的记录者。

手机拍的,那时候的手机摄像头素质现在看惨不忍睹,万年青照相馆旧址,这里有我们,也有我们爸爸妈妈年轻时候的记忆。


手机拍的,滋阳路,老一辈一直称为“滋(三声)阳路”,原来这里是个大市场,小时候极不情愿地被姥姥领着来买菜,老人买菜总是花很久精挑细选,然后旁边杵着十分无聊又不能离开半步的我,不过这些只能留在回忆里。
照片是一片小楼拆掉之后,留下的文革时候的标语,隐隐约约告诉我们,遍地残垣断壁之前,这里也是一片火红火红的地方。



位于东平路的金城电影院,很多人还是习惯叫它”红旗“,小学时候经常来这里看电影,电影是活动的,但电影院有一天还是被定格在了历史,照片里就是这个电影院最后的样子和最后的海报,那会的影片尺度似乎有些大,然后4元的票价以后也再不会有了吧。
写在最后….
从87年作为一个小婴儿开始住在这里到07年这里开始拆迁,整整20年间我熟悉了这里的每一个角落,熟悉到感觉这里作为一个老朋友会一直陪伴着我长大,而他会一直是这个熟悉的样子,熟悉的感觉。
07年我已经去读大学,当听到这里要拆迁的消息,我慌慌忙忙地去借一台好一点的相机,想尽可能记录下这里的一切,越熟悉的地方,越茫然地不知从哪里做起…
那时候缺乏基本摄影技术的我,最终拍出了这么一些既没构图又没光影甚至还有点糊的照片。
但就是这些照片,在又过了快20年后,让我对曾经的家不用仅仅停留在记忆里。在这期间我又发现我并不是孤身一人在记录这段历史,在论坛里,在网上,我越来越完整地拼凑起了小时候的印象。
那感觉,像是看着曾经的我在街上和小伙伴开心的闹腾,老房子还在,老人们也都在,家里做菜还是那么香,夏天的晚风依旧那么凉爽…
感谢“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帮我们留住了那么多美好的回忆,不忘过去,才知未来的方向,我从“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里收获了很多,也希望有机会能和大家分享我所记录的历史,为完善老青岛的记忆做一点点贡献。
最后,再次表示感谢!
王森
2025.7.23
王森,现为电子工程师,85后,西镇原住人士,出生于台西医院,之后一直住在朝城路的姥姥家,在这里和很多小伙伴们一起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期,直到2007年西镇拆迁。想家的时候就会溜回西镇曾经住过玩过的地方,虽物是人非,但回忆常在,美好的童年真的能治愈一切不开心。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独家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