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商业那点事儿小编从北京市商务局了解到,截至2025年6月,北京地区有245家备案博物馆和56家类博物馆,数量居全国城市之首。
2024年,北京出台《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2024-2035年)》,明确建设目标与路径,设立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扶持资金,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建设与运营,推动博物馆多元化发展。
不久前,北京举办“文物告诉你 何以中国节”系列活动,在春节、清明、端午三节期间全市博物馆共举办各类展览及文化活动307项,其中春节期间包括四个系列175项,清明期间81项,端午期间51项,涵盖专题展览、节气体验、非遗技艺、亲子互动、文化演出等多种形式,展现出丰富多彩的节日氛围和浓厚的文化底蕴。三节累计接待观众达401.65万人次,实现门票及衍生文创收入合计8674.81万元,整体活动取得显著社会反响和良好经济效益。其中,春节期间观众量最高,达239.46万人次;清明节和端午节则分别实现92.74万人次和69.45万人次接待,观众参与热情高涨,同比均有不同程度提升。
北京举办2025北京博物馆季,打造群众节日品牌。5月18日至10月上旬,北京组织全市博物馆、各区政府和文商旅体资源,举办首届北京博物馆季。博物馆季期间,每月设定活动主题,举办展览、科技、文创、研学、教育等主题文化活动。
目前,北京市已启动文创月活动,将在全市各区举办北京博物有“吉”市,营造文创消费的热烈氛围。
北京市探索“展览+文创+文艺+旅游”模式,以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看·见殷商”展为龙头,截至7月6日,展览接待观众累计108534人次,核销门票及文创收入达1064.9万元。国家自然博物馆于6月5日推出了今年举办的第二项收费展览“时空和鸣:解密达·芬奇的艺术科技与自然韵律”特展,展览在展示最新研究成果的同时,也彰显了国家自然博物馆的学科特色与藏品优势,预计将成为暑期热点。
2024年,北京市商务局联合市教委、北京师范大学组织开展馆校融合模式课题,形成了“博物馆第一课”和馆校融合课程指导纲要等一系列成果,对于指导全市博物馆更好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发挥了积极作用,打造馆校融合品牌,制作“博物馆第一课”。
北京博物馆季9月教育月期间,“北京城的前世今生”“探寻文字的奥秘”2节“博物馆第一课”将上线,供全市中小学生观看。北京市还将推出博物馆教育课程范本,发布博物馆教育课件资源库,推动博物馆教育和研学活动规范化、推动馆校进一步融合。
王维祎/文
图源:北京市商务局公众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