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鼎鼎大名的峨眉山旅游,你以为走进了佛门净地。可有人却说,其实是来到了大型“商业卖场”。
前几天跟朋友聊天,他说刚从峨眉山回来,本想着去感受“佛国仙山”的清净,结果被现实狠狠打脸。
他吐槽,这哪是什么佛门净地,简直就是个大型商业卖场,到处都弥漫着一股浓浓的“铜臭味”,尤其是寺庙里的香火钱,让他直呼“烧不起”。
朋友的这番话,也勾起了我对峨眉山商业化问题的关注。
一、背靠商业巨头,景区赚的盆满钵满

先来说说峨眉山景区背后的商业巨头——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它掌控着峨眉山景区的众多核心业务,像门票、索道、酒店等等,这些可都是景区的主要盈利点。
从财报数据来看,公司的营收逐年增长,看似一片繁荣。但在这繁荣背后,却是游客们满满的吐槽。
就拿门票来说,160元的价格不算低,可这仅仅只是进门的“敲门砖”,后续还有各种各样的费用等着游客。
二、“天价香火钱”让人觉得变了味
再聊聊寺庙里的香火钱,这也是被游客诟病最多的地方。
有游客反映,在峨眉山的一些寺庙,香烛价格高得离谱,普通的香烛动辄几百元,甚至还有上千元的“天价香”。
有些寺庙还规定游客不能自带香火,必须购买寺庙内的香烛,这就难免让人觉得有强制消费的嫌疑。
三、是禅意,还是商业?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有网友爆料,在寺庙里烧完香后,工作人员会迅速将香烛清理掉,哪怕香烛还没烧完,理由是为了保持环境整洁。
这不禁让人想问,到底是真的为了环境,还是为了让游客多买香烛呢?
这种过度商业化的行为,已经让峨眉山的禅意大打折扣。
曾经,峨眉山以其深厚的佛教文化和秀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无数游客和信徒,人们来到这里,是为了寻找内心的宁静,感受佛法的熏陶。
可如今,商业气息的泛滥让这份宁静不复存在。
寺庙里不再是庄严肃穆的诵经声,而是不绝于耳的叫卖声;僧人不再是潜心修行的出家人,却被质疑成了“卖货郎”。
如此一来,峨眉山“普贤道场”的金字招牌,也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辉。
四、商业化与服务体验如何取得平衡?

其实,景区商业化本身并没有错,毕竟运营景区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但问题在于,如何在商业化和服务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峨眉山景区显然没有处理好这个关系,过于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游客的体验和景区文化的传承。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杭州灵隐寺,灵隐寺在商业化的同时,依然保持着浓厚的佛教氛围。
寺庙内提供免费的三支清香,倡导游客文明敬香,而且在景区的管理和服务上也做得相当到位,让游客既能感受到佛教文化的魅力,又能享受到舒适的旅游体验。
五、游客如何避坑?
对于游客来说,去寺庙类景区旅游,如何避坑呢?
首先,要提前了解景区的相关信息,包括门票价格、收费项目等,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不要轻易相信寺庙外一些所谓“大师”的算命、消灾等迷信说法,避免上当受骗。
再者,在购买香烛等物品时,要注意价格,理性消费。
如果遇到强制消费的情况,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投诉。
六、结尾,我想再唠几句

峨眉山景区作为名山大川与千年名刹的代表,我觉得很有必要好好反思一下,如何在发展商业的同时,保护好景区的文化底蕴和生态环境,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毕竟,只有游客满意了,景区才能长久地发展下去。否则,就算短期内赚得盆满钵满,从长远来看,恐怕也只会失去游客的信任和支持,最终砸了自己的招牌。
我们希望峨眉山变得更好,而不是更坏。毫无疑问,任重道远啊。
温馨提醒:本文部分配图系网图,若侵权,请联系删除,感谢。
【今日互动】对于“峨眉山景区商业化太严重”这个事儿,大家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四川峨眉山# #峨眉山旅游##四川峨眉山旅游贵吗##头条带你游四川# #在头条记录我的2025# #夏日生活打卡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