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张艳 刘微 徐颖
海报设计:黄达
当酷暑的燥热包裹着城市,寻觅一方清凉净土的心总是跃跃欲试,尤其是南方人最想“北上”。而有着“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之称的四川省巴中市,已悄然成为清凉避暑的热门地。
自驾露营、溶洞漂流、森林疗养、红叶空飘……近日,随着气温持续走高,巴中文旅示范区的避暑游客纷至沓来。其中,巴中光雾山、米仓山、小巫峡、诺水河等景区迎来一波游客小高峰,据巴中文旅示范区工作人员介绍,2025年7月14日至7月20日,巴中文旅示范区景区累计入园游客超3.37万人次。
7月15日,巴中市委五届十次全会召开,提出要把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整合资源、集成能力,加快把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此前,巴南高铁已于6月27日迎来开通运营一周年。这条纵贯川东北的钢铁长龙,一年间累计安全运送旅客777万人次,日均约2.1万人次,不仅重塑了区域发展肌理,更让巴中这座坐拥多元文旅资源的城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蜕变。
巴中,正以“全域联动、业态融合、古今交响”的姿态,将红色记忆、千年文脉、自然奇观与现代创意编织成网,奏响了文旅融合的时代强音。
交通赋能:钢铁动脉激活全域旅游一盘棋
经常要去巴中出差的武汉李先生,7月1日开心地在朋友圈分享:“终于再也不用飞机转飞机,或者飞机转火车了!”
从7月1日起,巴中东至杭州东开行D2245次列车,从巴中东,沿途停靠南充北、重庆北、恩施、建始、高坪、野三关、宜昌东、荆州、仙桃西、汉川、汉口、麻城北、金寨、六安、合肥南、南京南、溧水、宜兴,抵达杭州东。于是在这个夏天,巴中各大景点随处可见来自湖北、安徽、江苏等地的游客。
眼下,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输入“光雾山”三个字,会惊呼此地已引发刷屏热潮。作为连续登上央视新闻、中国国家地理等权威媒体的巴中龙头景区,即使在炎热夏日,也能让游客惬意感受“36℃的夏天,18℃的光雾山”。升级打造的中国首部大型行浸式山水夜游演艺《新・梦境光雾山》震撼上演,又让人在夜色中领略到光雾山的别样之美。
在巴中文旅示范区的光雾山桃源景区、大坝星空露营基地,以及米仓山香炉峰、诺水河溶洞等景区,随处可见休闲避暑的游客。7月 20日上午,来自达州的自驾游车主贾先生载着家人行驶在光雾山大小兰沟,被眼前的森林和溪流景观所震撼,不时下车拍照打卡。据他介绍,他们这次到巴中光雾山自驾游的车队有近60辆、200多人,7月19日晚,还参加了大坝露营地的篝火晚会和音乐party,现场活动非常丰富,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愉快的旅行体验。
在刚刚公布的第四批国家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发展项目库入库名单中,恩阳科普大视界名列其中。像许多把恩阳科普大视界当成亲子游首选之地的游客一样,来自湖北宜昌的罗老师带着妻子和上小学的女儿在恩阳科普大视界玩了整整一天。高铁开通后,这里的游客接待量显著增加,尤其是学生群体,趁着暑假从全国各地乘坐高铁专程而来,在飞翔影院感受化身飞鸟俯瞰世界的刺激,在元宇宙光影聚落探索奇幻虚拟世界,开启一场科技与知识的奇妙之旅。
巴城记忆文创产业园开业后,成为高铁“第一站”,游客下高铁或飞机后,可先到这里品尝巴中本地特色美食、欣赏非遗表演,再入住旁边的民宿,第二天精神饱满地游玩各景区,优化了游客行程体验。据介绍,该园区日均客流量约在7000人以上,高峰时期日接待游客量约2万人次。8月5日,“携手匈牙利·相约幸福城”2025四川·巴中“巴城记忆”音乐会在巴城记忆文创产业园举行,这场夏日限定的音乐狂欢吸引了不少来自四面八方的暑期游客。
巴南高铁的开通,为巴中文旅发展按下了“加速键”,从城市到乡村,从景区到产业园,高铁正以“乘数效应”激活巴中文旅的每一个细胞。
业态融合:科技、文化与自然的交响共鸣
巴中并未止步于“交通+景点”的简单叠加,而是以“融合思维”重构旅游体验,让科技、文化与自然完美融合成动人的“交响曲”。
恩阳古镇与《恩阳船说》的结合便是典型范例。恩阳古镇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完好保存着四川省规模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是巴中夏日遛娃“必冲”之地,适合一家人来一次穿越千年的清凉玩法。当夜幕降临,大型情境式夜游演出《恩阳船说》登场。它以大宋为背景,通过光影、实景演绎等现代科技手段,讲述了一段发生在恩阳码头的绝美爱情故事。夜色中暑气散去,恩阳河上凉风习习,游客们乘船顺流而下。来自重庆的游客刘先生专门带着家人来看演出,一家人都表示:沉浸式看演出,真切感受到了科技与千年古韵的碰撞。
南龛石窟则展现了历史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南龛石窟位于巴中市巴州区城南1公里的南龛坡山,摩崖造像开创于隋唐,历代均有增刻,现存174龛2700余尊造像。高铁开通后,更多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游客得以前来,感受古代工匠们的高超技艺,了解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同时,南龛石窟的佛像造型还成为巴城记忆文创产业园中文创产品的设计元素,让千年石刻艺术以新的形式得以传播。
红色文化与生态旅游的融合也别具特色。川陕革命根据地烈士陵园位于巴中市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是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庄严肃穆,松柏常青,25048 名红军烈士长眠于此。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则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将士的丰功伟绩而建,内有138名红军将帅的纪念碑和纪念亭,刻有5000余名红军烈士的名录。随着高铁开通,巴中市红色旅游知名度进一步提升,眼下,趁着暑假前来缅怀先烈的学生游客络绎不绝。
价值升级:从“流量”到“留量”的文旅新生态
高铁带来的不仅是短期的客流“流量”,更推动巴中构建起“主客共享”的文旅生态,实现了从“流量”到“留量”的价值升级。
在以画家罗中立油画《父亲》为灵感打造的“父亲原乡”,暑期迎来的观光客呈现“井喷”之势。这里是文化IP赋能“巴山美村”便是很好的例证,它不再是简单的乡村旅游景点,而是打造出了一个集文化体验、休闲度假、艺术创作于一体的综合文旅空间。游客来到这里,不仅能欣赏乡村美景,还能参与文化活动,感受乡村的慢生活节奏。闲置农房改造成的民宿,既保留了乡村的特色,又提供了舒适的住宿环境,让游客愿意留下来,深入体验乡村生活。这种模式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更促进了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乡村旅游更具吸引力和生命力。
巴城记忆文创产业园则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游客体验,实现了“流量”的提升,增加了游客在巴中停留的时间。来自安徽的大学生闺蜜晓安和阿美趁着暑假相约出游,她们也是一对文艺青年,对园区里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很感兴趣,挑了不少作为回去送朋友的小礼物,“感觉设计很走心,可以让游客把巴中的城市记忆和文化内涵带回家”。这对姐妹花还对这里的本地特色美食、非遗表演以及民宿住宿赞不绝口,为此还多逗留了一晚。
巴中还通过丰富旅游业态,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实现了“一季红”到“四季火”的转变。正如光雾山景区不仅有秋季的红叶吸引游客,也有“18℃的光雾山”这样的盛夏邀请函。据介绍,从7月10日开始,光雾山红叶山庄民宿一直都是满房的状态。巴中文旅示范区相关负责人介绍,2025年全区已竣工16户民宿、投运60户民宿,新增客房808间、床位1482张。今年7月以来,光雾山旅游区接待游客同比增长94.4%,收入同比增长75.1%,实现了“流量”真正变“留量”。
如今的巴中,正以“红色铸魂、文化为脉、生态为基、科技赋能”的路径,让每一位游客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从高铁列车的汽笛声,到光雾山夜游的光影秀,从古镇青石板上的脚步声,到烈士陵园的缅怀致敬,巴山蜀水间,一曲文旅融合的新乐章正越奏越响,让这座老区在新时代的振兴之路上焕发独特光彩。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