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文旅部微信公众号“文旅之声”刊登新华社推文《超4万个公共文化新空间打造百姓身边的“文化客厅”》,文章提到,现在遍布城乡的文化新地标,见证着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聚民心、惠民生,不断向深层推进的坚实足迹。这些公共文化新空间为基层“最后一公里”的文化供给带来突破。
文章介绍,很多地方鼓励社会力量以受托管理、连锁经营、合作运营、独立运营等方式,积极参与“新空间”日常运营。政府部门重点是建立健全运营主体进入、评估及退出机制,加强对运营主体的日常监督管理。例如云南昆明,就吸纳650余家企业共同参与“新空间”建设,将公共文化融入城市更新与街区建设中,“文化+艺术+商业+旅游”的复合式体验引领文化消费新潮流。
在昆明文庙百里·春秋——春城会客厅撸猫、喝咖啡,在大观公园奔来书屋体验书画、品茗闻香,在工美有集近距离感受木工文化,在状元楼文化空间来一场主题研学……近年来,昆明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不断上新。
图书阅读、非遗体验、艺术展览、沙龙论坛、影音鉴赏、演出剧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大量涌现,是城市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为城市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点燃文化创新和消费热情。
截至目前,昆明通过引入社会力量,撬动社会资金近3.1亿元投入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全市范围已建成新型公共文化空间324个,其中12个入选全国、全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评比。它们共同为市民构建起多维度的文化消费场景,也让昆明变得更加温暖且充满人情味。
以下是昆明市部分文化空间
感兴趣的小伙伴
可按喜好探寻
翠湖博物馆群落
翠湖是昆明的眼睛,是名副其实的春城名片,正所谓“一池翠湖水,半部昆明史”,一个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在此唱罢又登台。
为解决老旧街区被拆除,或建筑传统风貌不断被破坏,文化属性逐渐淡化,城市记忆慢慢消失,不能很好融入、服务于城市建设与发展等问题,昆明打造了街区新型文化空间,以环翠湖历史文化街区为代表,活化老街,梳理城市建设新名片,让市民重新认识城市、了解文化历史,重塑文化自信。
云南陆军讲武堂
对于昆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来说,翠湖西侧的云南陆军讲武堂和西南联大,“一文一武”承载了这个城市的气质和精神。
一排雄伟恢弘的黄色民国风格建筑,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军校之一——创办于1907年的云南陆军讲武堂。办校28年间共培养学员近万人,其中包括朱德、叶剑英、崔庸健、李范奭、武海秋等300多名中外将帅。
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保存有四合院、内操场等主体建筑,兵器库、大礼堂、盥洗房、照壁等附属建筑,是目前保留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著名中国近代军事院校遗址,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主体建筑四合院东楼、南楼,建成了“百年军校 将帅摇篮”主题展览等。云南陆军讲武堂已成为昆明历史文化名城的名片、城市形象的标志、城市文化的品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堂和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而距离云南陆军讲武堂百米之外,“柳营洗马”的场景复原,也让历史景观以崭新的姿态重现。
洗马河的来历要从明朝沐英说起,沐英效仿汉朝的周亚夫细柳营,在翠湖边设立了军营“柳营”,天气晴朗的时候沐英喜欢去河边看士兵们在河里洗马,久而久之就有了柳营洗马的说法,这条河也就被老百姓叫做洗马河。
洗马河公园自移交以来,公园一直更换水体,每天根据水质情况不定时持续注入清水、排出污水以加快水体循环。同时根据季节特性挑选与景观适配的花卉植物进行栽种,不断扩大绿化覆盖面积,使洗马河区域一年四季花团锦簇,植物与区域建筑、景观风格相得益彰。
昆明市文化馆大成书房
昆明市文化馆大成书房位于昆明市文化馆内,馆内藏书1万余册,种类涵盖政治、经济、文学、历史、科技、少儿读物等,分类上架并定期更换。大成书房内部主要采用古香古色的造型设计,在整个书房内营造出自然明亮的阅读环境。
大成书房秉承着“以文化人、以德润心、以文惠民”的情怀和社会责任,昆明市文化馆大成书房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家门口的书香空间,更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云南纺织厂·公共文化空间
云纺城市公共文化中心位于昆明市西山区云纺文创园,是云纺集团倾力打造的综合性的文化项目,涵盖了云纺24小时城市书房、云纺博物馆、云纺剧场和云纺心舞台等公共文化空间。这些空间并非简单的建筑堆砌,而是文化的聚集与流动,承载着昆明的历史、文化和人情味,成为灵魂的栖息地。各区域各自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元素,共同谱写着一曲“与城市共舞”的文化乐章。
C86山茶坊
C86山茶坊位于东风东路86号,前身为云南电视机厂。园区保留红砖外墙、钢结构等工业元素,搭配现代玻璃幕墙,展现新德式包豪斯风格。直径9米的钢结构穹顶与通透玻璃设计,让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体,成为摄影爱好者的绝佳取景地。
园区内的璞玉书店总面积超3000平方米,整合全球出版社资源,定期举办国际作者昆明行、主题展览等活动,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亲子绘本区的“好奇心小剧场”提供绘本戏剧体验,艺术博物馆则通过实物展品打造沉浸式阅读空间。
871文化创意工场
871文化创意工场前身为昆明重型机械厂,因地址位于龙泉路871号而得名,园区占地640亩,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保留老旧烟囱、复古涂鸦及前苏联风格厂房。2016年正式改造为文创园区对外开放,成为盘龙区重点文化地标。
斑驳的管道、生锈的机器与绿植交织,形成粗犷与复古并存的工业美学,成为免费拍摄复古大片的热门地。
M60文化创意园
M60文化创意园的前身是创建于1949年的昆明蓄电池厂,共有30多个车间,主要生产汽车、拖拉机、船舶等使用的蓄电池,应用于电信、邮电、医疗设备、计算机等领域。后来,受市场等多种因素影响,老厂房最终转型为文化创意产业园。
如今,M60文化创意园已成为一座集美术馆、创客空间、概念LOFT餐厅、工业博物馆等于一体的文化创意园区,吸引了90余户各类文创企业。产业的聚集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园区年产值已过亿元,形成了良性的发展态势。
东方书店
位于文明街的东方书店,于1926年由胡适先生的学生、昆明人王嗣顺创办,1928年在原址复建。东方书店分为上下两层,饰以旧书桌、雕花木门、印花地砖、翠绿琉璃灯等,营造出复古氛围。墙上悬挂着林徽因、闻一多等名家的黑白照片,二楼还原了林徽因与汪曾祺的书房场景,读者可在此感受民国文人的阅读环境。
东方书店不仅是书店,更是昆明文化精神的象征。它与胜利堂、福林堂等历史建筑共同构成城市的文化肌理,吸引国内外游客探寻昆明的历史厚度与人文温度。
禾下书屋
禾下书屋位于呈贡区吴家营街道万溪冲社区,禾下书屋是一个乡村文化集合空间,创造性地利用社区闲置民房进行改造提升将其建设为咖啡吧+书屋模式,集休闲、学习、交流、经济发展为一体。连接在地文化与高校资源的平台,整体分为咖啡厅、书店、露天书台和文创空间四个部分,书屋图书种类丰富,包括政治法律、儿童读物、艺术类、生活休闲、医疗卫生等。
书屋内陈列了上百种文创产品,有根据云南本土文化元素制作而成的各类工艺品,还有在民间收藏到的各式各样的老器物。走进村民的日常生活,利用万溪冲的素材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与村民产生互动,不定期举办书香阅读、艺术乡建学院、禾下音乐会、读书分享会、等优质文化活动。
五华区图书馆云纺“锯齿厂房”分馆
五华区图书馆云纺“锯齿厂”分馆由云南纺织厂改建而成,是集阅读、艺术、创意于一体的文化地标,通过纺织历史展示、工匠精神主题活动,链接昆明工业历史与当代文化,传承城市记忆。
不仅保留了老昆明的工业记忆,更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空间中设置了24小时城市书房,书房共有上万册书籍,仅供市民阅读和借阅。
书必银新型文化空间
书必银新型文化空间位于西山风景区茶马花街,创新整合“旧书+非遗+休闲”资源,构建起集旧书流通、古籍修复、阅读社交、美学体验于一体的新型文化空间。馆内藏书以云南本土文化为核心,占比超30%,涵盖云南129个县区的民族文化历史、地方文献特色书籍、地方文献稀缺书籍等。
书必银将静态阅读与动态文化实践结合,推出了系列特色活动。比如连续三年举办全民旧书交换节,通过旧书流通、高峰论坛、新书签售会等,吸引超百名书友参与;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大赛、古籍修复、读书会、“小小收银员”职业体验等文化活动,实现“知识共享、文化再生”。
当前
一大批有影响力的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正以星火燎原之势在春城齐齐迸发
如果说美食可以治愈味蕾
那么阅读和历史文化也能疗愈灵魂
来昆明
走进阅读世界
让书香浸润心田,让诗意伴随脚步
感受一场难忘的文化之旅
来源:昆明文旅
编辑:贺靖
审核:钟玲
终审:付晓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