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立秋的风掠过夏日热浪,呼伦贝尔已悄悄铺展开秋日画卷——清晨的草叶上凝着薄露,松针间漏下的阳光染黄半坡白桦,额尔古纳河的流水带着一丝清冽,正漫过岸边初熟的野果。
这里的早秋早已藏好了惊喜:牧民赶着羊群踏过渐黄的草原,蒙古包前飘起奶茶混着烤羊排的香气,敖鲁古雅的驯鹿正啃食着挂满露珠的苔藓······
立秋时节,呼伦贝尔市融媒体中心推出《夏未尽・秋已来》系列报道,用文字描摹晨雾中的牧歌,用镜头捕捉夕阳下的河湾。秋日的大兴安岭漫山铺金,鄂温克族的古老传说随着林间风絮絮道来,抬眼望去,层林尽染的林海翻涌着金色浪涛,山风掠过,带起满坡落叶簌簌作响,把秋日的丰饶与静美铺展在眼前。
最早的秋天已抵达呼伦贝尔,而我们,正带你解锁这场与秋的独家约会,别错过这场提前到来的秋日盛宴~
当立秋的风掠过额尔古纳河时,呼伦贝尔正把夏天揉成半透明的纱。草尖刚沾染上第一缕金辉,白桦树的叶脉就开始酝酿焦糖色的梦,连空气里都浮着层若有若无的松香——江南还在与蝉鸣较劲,这片草原已经悄悄铺开了秋日的第一张信笺。
黎明总是带着凉意来的。四点半的天光刚漫过莫尔格勒河的曲线,露水就在草叶上凝结成碎钻,风穿过蒙古包的铜铃时,比七月里清瘦了三分。牧马人裹紧羊皮坎肩往河谷走,靴底碾过的草茎发出干燥的脆响,不同于盛夏时饱满的韧劲,此刻的牧草正把糖分往根茎里收,穗子沉甸甸地垂着,在晨光里泛着蜜色的光。
草原的秋色是从根系开始的,最先褪下青绿的是针茅,它们的穗子在七月末就悄悄镀了层金,风过时整片草原像被揉皱的锦缎,翻涌着深浅不一的浪。羊群在远处移动,像被撒落的珍珠,牧民的勒勒车碾过草甸,辙痕里很快钻出几株顶着头状花序的野菊,紫白相间的花瓣沾着晨露,倒像是不小心打翻的胭脂盒。
往大兴安岭深处走,秋色便浓烈得泼洒开来。樟子松依旧守着苍绿,却把更多的舞台让给了白桦,向阳的山坡上,白桦的叶子先黄透了,阳光穿过枝桠,把满地落叶照得像铺了层碎金,踩上去簌簌作响,惊起几只藏在叶间的鸟儿,扑棱棱掠过缀满红果的稠李枝。背阴的沟谷里,树木还半绿半黄着,与紫红的花楸、墨绿的云杉交叠在一起,远远望去,整座山都成了打翻的调色盘,浓得化不开的颜料顺着山脊往河谷里淌。
额尔古纳河在这时显出最温柔的模样,夏汛刚过,河水清瘦了些,却更显碧蓝,像条被秋风擦亮的丝带,绕着草原蜿蜒。清晨的河面浮着薄雾,把对岸的俄罗斯村庄晕成淡墨画,岸边的垂柳已经有了舒朗的意趣,枝条拂过水面,惊起一圈圈涟漪,搅碎了水底的云影。渔人划着桦皮船穿过晨雾,木桨荡开的波痕里,漂着几片从上游森林里来的枫叶,红得像燃烧的小火苗。
午后的阳光还带着夏末的余温,却不再灼人。坐在敖包山的石头上,看风把草原吹成流动的海,远处的蒙古包升起袅袅炊烟,混着奶茶的香气漫过来。牧女骑着枣红马从坡下经过,马鬃上别着黄色的野罂粟,她的笑声比银铃还脆,惊飞了停在芨芨草上的喜鹊。风里突然送来一阵熟悉的气息,是沙棘果成熟的味道,酸中带甜,像极了这季节——还留着夏天的甜,却已添了秋的清。
当最后一缕霞光沉入河湾,星空便铺天盖地涌了上来。呼伦贝尔的秋夜总是带着点清冽的蓝,星星密得能缀满整个天幕,银河像条发光的绸带,从马头琴的方向一直延伸到地平线,躺在草地上,能听见蟋蟀最后的吟唱,混着远处河流的低语,还有风吹过松林的涛声。北斗七星格外明亮,勺柄正指向那颗刚升起的启明星,像是在说:看,这是秋天的第一颗星。
夜色渐深时,蒙古包里的炉火正旺,铜壶里的奶茶咕嘟作响,奶皮在表面凝成薄薄的一层,像浮着片云,主人端来刚煮好的柳蒿芽汤,独特的味道在舌尖绽开。窗外的风还在唱歌,卷着落叶敲打毡房的毡子,像在说:留下来吧,看第一场秋雪落进松林,听第一声雁鸣掠过河谷。
原来最动人的秋,从不是轰轰烈烈的登场,而是不动声色的渗透。像呼伦贝尔的风,带着第一片落叶的轻,第一颗野果的甜,第一颗星的亮,悄悄告诉你:夏天还没走远,秋天已经来了。
呼伦贝尔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徐璐
美编:吕汶珊
主编:周晴
监审:韩永刚 郭悦
监制:康健 陈静文
总监制:张晓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