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
物华天宝、文脉昌盛、景致奇秀
创造了底蕴深厚的地方特色文化
风物
一地山水人文所孕育的
古迹、味道、匠心、地标
……
为了展示洛阳的百般风物
洛阳旅游开设专题栏目
《神都风物》
带游游一起怀念一段时光
感悟一份心境
寻觅一种味道
今天
我们第二期就来看看
洛阳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
晚上吃完饭去哪里逛?
去游园!
在老洛阳人的记忆里
“游园”(即西工游园)指的就是
周王城广场
这里没有围墙,却圈住了几代人的记忆
没有门票,却盛满了最鲜活的市井欢腾
在洛阳
若想寻一处既能触摸历史
又能感受市井烟火的地方
周王城广场必纳入其中
站在广场上,脚下是东周王城的核心区域。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在此建都。虽历经战乱,王城巍然屹立,成为“天下共主”的象征。
2002年,广场施工时惊现“天子驾六”车马坑——六匹骏马拉拽车驾,印证了《周礼》中“天子驾六”的规制。
如今,广场的天子驾六博物馆(全价票30元,开放时间:8:30-18:30,18:00停止入馆)完整保留了这一遗迹,车马坑里马骨与、车厢、车轮、车辕仍清晰可见,成为触摸周王朝文化的鲜活窗口。
博物馆内还展出了东周时期的青铜器、玉器等文物,再现了周王城的辉煌一角。若对历史感兴趣,不妨花上半小时逛一逛,感受“鼎定中原”的厚重。
在老洛阳人的记忆里,“西工游园”早已超越地理概念,不仅仅是大爷大妈们退休后的休闲集聚地,更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符号。
广场上,按 “何尊” 原型10倍比例放大的雕塑,丰富了周王城广场的文化元素,与周公营建洛邑纪念碑、日晷、天子驾六铜马车四大标志性雕塑集中在一起,相映生辉,凝聚文化氛围。
如今,这尊“重器”俯视着热闹非凡的广场上——嬉戏的孩童、依偎的情侣、树下闲聊的老人, 无声地见证着“天下之中”。
不远处,气势恢宏的周公营建洛邑群雕下,是另一番热闹景象。须发皆张、目光如炬的周公仿佛仍在指挥着千年大业,而他的“脚下”,是洛阳百姓烟火百态。
激昂的豫剧唱腔高亢嘹亮,展现出洛阳人民的豪迈热情;悠扬的二胡声如泣如诉,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还有老爷爷手提毛笔,蘸着清水,在光滑的石板地上笔走龙蛇,引来游人的好奇地围观。
若说广场是历史的舞台,那毗邻的西工小街便是“舌尖上的洛阳”。
傍晚八点,小街摇身一变为步行夜市,烤面筋、涮牛肚、炒酸奶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勾得人食欲大开。不妨尝尝地道的洛阳小吃,在热气腾腾中感受老洛阳的味蕾记忆。
近年来,广场的升级改造持续推进:石凳加装了靠背,健身区增设了挂衣架,还新添了儿童乐园,中央圆形水系上的音乐喷泉也完成了改造升级,每一处细节都透着贴心与暖意。
当“周王城广场站到了……” 的报站声响起,驻足广场,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物,而是能被触摸、被感知、并融入日常生活的 “活态文化”。
这片没有围墙的广场
凝聚着城的历史
流淌着人的温情
弥漫着诱人的风味
灯火不熄,游园不散
在这里
洛阳
永远是最生动、最温暖的洛阳
点亮文末
让更多人看到吧!
关注我们
Follow us
加星收藏,每天好看
—END—
来源:曹依霖
图片来源:洛报集团、洛阳文旅公益图库
统 筹:张人杰
主 编:孙梦雅 责 编:裴真真
编 辑:文 博 校 审:思 梦
觉得好看,请点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