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歌
中泰两国的电影人凑到一处,围绕着第三届世界电影产业大会,在曼谷办了场文化周,倒也热闹。这事能成,离不开澳涞山庄,出钱出力,像给这台戏添了把好胡琴,调子就更顺了。
澳涞山庄在太行山里,红豆峡的核心处,树多,草密,走进去,空气里都是清清爽爽的味儿,负氧离子多,深吸一口,浑身的毛孔都像张开了。说是山庄,倒更像个自然与文化搭伴过日子的地方。它不只有山有水,还弄了个元宇宙拍摄空间,山西头一份,郑晓龙、斯琴高娃、张凯丽、王雷、谭卓、霍猛这些演电影、拍电影的都去瞧过,在那儿站一站,仿佛就沾了点银幕上的光。
这回赞助中泰电影文化周,它也没咋声张,就悄悄把劲儿使在实处。曼谷那边,湄南河的夜里飘着中国乐器的声儿,和着老电影的调子,像两种好听的鸟儿在对唱。大屏上放着中国电影一百年的好片子,有人看着看着就乐了,有人看着看着就静了,旁边还有人猜电影里的桥段,赢了小玩意儿,挺乐呵。
最妙的是那个“五感联觉”的摊子,有人照着电影里的景儿,调了香水,泡了茶。闻一闻,好像就到了电影里的江南;喝一口,又像是尝到了故事里的年月。还有些印着电影画面的小物件,让人揣在兜里,把这份热闹带回去。
澳涞山庄在太行山里待得久了,见惯了山水流转,倒也明白,文化这东西,就像山里的泉水,得流动着才活泛。它帮着把中国的电影、音乐、那些藏在日子里的讲究,送到湄南河边,又把泰国的风土人情往回带带,就像在两座山之间搭了座小桥,人来人往,日子就更有滋味了。
这场文化周,就像一场没散的茶会,大家坐着,聊着,看光影流转,听弦歌不辍。澳涞山庄呢,就像那个在灶上添柴的人,火不烈,却暖乎乎的,让这茶一直温着,让这场相聚,慢一点,再久一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