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兴城前往红海滩,途经笔架山风景区,这里已属辽宁省锦州市地界。笔架山有三峰,二低一高,形如笔架,故而得名。
笔架山以笔架山岛和“天桥”为主要景观,尤以“天桥”被奉为神来之笔。“天桥”象一条蛟龙随着潮涨潮落而时隐时现,颇为神奇。
每当涨潮时,海水从两边向“天桥”夹击而来,直到蛟龙潜海,天桥归隐,完全靠渡船往返。而当落潮时,海水又慢慢地向两边退去,山与海岸之间,便现出一条宽阔的路,人畜车辆皆可沿此登岛上山。
天桥传说为仙女所造。来到景区广场,远远便看到了传说中的“造桥”仙女,先与仙女打了个照面。仙女为灵霄宫的中元仙子和下元仙子。
在广场中还有一眼神水井,井底东南角与大海相通,海水如泉涌,但却是淡水,被当地人誉为笔架山一绝。
传说两位仙女,中元节时到人间看热闹,发现笔架山离海岸有一段距离,人们望山兴叹,无法上山。于是仙子就决定修建一座坝桥,造福人间。
他们将附近的沙石吹聚到一起,便成为了一条长长的坝堤,谁知有一条恶龙作怪,迟迟不能在落日前完工,便留下了这座未完工的“涨潮隐、落潮现”的天桥。
进入景区,一条宽大的碎石路出现在眼前,从岸边蜿蜒曲折地通向远处。干干的路面,还有车辙印,看上去就是个乱石滩。路很宽,泥泞倒是不多,只是走起来,高一脚低一脚的。
莫非这就是“天桥”,与传说中的浪漫有很大差距。路上已有不少游人,悠闲地向前走着。沿路很热闹,有些摊赎在卖拖鞋和旅游商品,有些在卖海蟹,还有些在船边蒸卖熟海蟹…
铁栅栏处是“天桥”的最低洼地方,提示游人别淌水过,可那里有水呢?心疑天桥是指整个一段路,还是指接近山脚的那一段呢,为什么会有人买拖鞋?
一直走到山脚,始终没看到有水拦路,也没有淌水的体验,有点小小的失落,同时也庆幸,没有花船票钱。原来天桥就是指这条长长的路,一条三十余米宽,1620米长的碎石路。
到达笔架山,山门处又是一处检票口。山门很小,进入后才是风景区。从北往南,依次有真人观、吕祖亭、太阳殿、五母宫、龙王庙、万佛堂和三清阁等。
真人观是开山道姑玉清真人的墓塔。沿路上行,便是通向吕祖亭的168级天梯…
登上第一座山峰。吕祖亭相传是吕洞宾和汉钟离过海小憩之地,后人在此建亭以示纪念。亭分两层,一层供吕洞宾、汉钟离像,二层内有“十方救苦天尊”雕像。
沿途前行,经过太阳殿、雷公电母祠、五母宫,都是些别处少见的神仙。
几次回望,“天桥”蜿蜒,还真像座活灵活现的桥。海水有些涨潮,从两边向“天桥”夹击,天桥慢慢入水…
到达“笔架”正中山峰,其上有一处盘古开天文化广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原来笔架山是盘古开天地的地方!
广场建有“盘古开天之处”碑台,一侧书“盘古开天,笔架成山”记,另一侧有三清阁赋。传说在遥远的上古,天地未分,宇宙混沌。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一万八千年。
当盘古睁开朦胧睡眼时,看到茫茫大海中,有两座海岛可以落脚,于是将两脚踏于两峰,没想到神力竟将山峰踏成了山腰,从而形成了笔架山。
盘古用神斧劈向四方,天地由此而开。盘古完成了开天辟地的伟业,死后永远成为了中华民族崇拜的大神!
广场向下,耸立着一座塔状建筑,这就是岛上最著名的三清阁。通高26.2米,共有六层,八角攒尖顶,飞檐翘角,全石结构建筑。
石墙、石廊、石门、石窗、石龛、石梯等,一种庄严厚重之感!阁内供奉佛道儒诸神佛,神态各异,和平相处,其乐融融。
阁顶供奉开天辟地之神盘古,这是第一次见到盘古大神,原来长得是这个模样:头顶吉祥神鸟,左眼太阳,右眼月亮,两眉间有五行之图,鼻耳口为五条小龙…
在清晚期,高道修建三清阁时,盘古曾托梦显灵,于是按梦中天神之像,雕成盘古大帝。身临阁顶,举目四眺,海天一色,风景独好。
再下是法雨寺,一处规模宏大的佛教寺院。坐西朝东,面向大海,气势宏伟…
经过龙王庙,到达第三座山峰,山顶建有发射基站,这边游人已很少了。远处天蓝蓝,海蓝蓝,油田近在眼前…
继续前行,在山的尽头,与大海相接处,有一座护法殿,山势如巨龙入海…
至此原路返程。远望来时路,眼前自是另一番风景…
回到山门附近,临海处有一座栈桥伸向海里,每根立柱上都雕刻有精美的小狮子。天正蓝、海正蓝、白云朵朵…
再看来时的“天桥”,已神奇地全部没入茫茫的大海中,起警示作用的铁架,也只露出一角。大自然真是伟大,缔造出如此神奇的现象。
来时宽广路,回时水涛涛。笔架山的神佛们,本想用这种方式劝导人们,远离红尘,归隐神山。但贪恋红尘的人们,仍旧放不下心中那点事儿!
告别笔架山岛,乘快艇返回。快艇掀起道道欢快的浪花,和它的主人一样地高兴,可有钱进账了!
回到广场上,再次与女神打个照面,挥挥手,说声再见。是她们让我们,亲眼见证了这笔架山的神奇!!
去时路宽阔,返程须舟渡;
有幸见仙桥,此行非虚度。
(2019年9月公众号文编)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