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

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呼和浩特,有这么一座著名的古老寺庙——大召,它不仅是呼和浩特的重要地标,同时也是游客来到呼和浩特必打卡的旅游景点之一,相信很多朋友应该都不陌生了。

大召,汉名为“无量寺”,蒙语称“伊克召”,意为“大庙”,始建于明朝万历七年(公元1579 年),明代时称“弘慈寺”,历史上还曾有“银佛寺”、“甘珠尔庙”、“帝庙” 等多种称谓。作为呼和浩特建造的第一座喇嘛教召庙,数百年来,一直是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的核心活动场所,也是中国北方极具名气的佛教圣地,在清代时,更是位居明清著名的“七大召”之首。

踏入大召,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它别具一格的建筑布局。整个寺院坐北朝南,采用伽蓝七堂形制,由正院、东仓和西仓三大院落构成。主轴线上,从南至北依次排列着山门、天王殿、菩提过殿、大雄宝殿和九间楼,这些殿堂将中院划分成三个大小各异的院落,院落两旁分布着东西配殿、钟鼓楼及护法殿。

尤其是这里的大雄宝殿,融合了藏汉风格的建筑,庄严肃穆,殿内供奉着一尊约3米高的银制释迦牟尼佛像,佛像端坐在莲花台上,面容慈祥,仿佛在俯瞰着世间万物。佛像前的两根通天柱上,盘旋着一对高10米有余的金色蟠龙,工艺精湛,气势磅礴,让人惊叹不已。

除了宏伟的建筑,大召的壁画同样令人称奇。寺内的壁画遍布各个殿堂,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佛教传说故事、佛、菩萨、罗汉、度母、金刚护法以及藏传佛教的历代高僧、上师等形象。这些壁画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场面恢宏,每一幅都栩栩如生,仿佛在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古老而神秘的故事。

大召不仅是一座佛教寺庙,更是一座珍贵的文物宝库。这里的藏品丰富多样,堪称大召 “三绝” 的银佛、龙雕、壁画自不必说,佛殿内各种彩塑、金铜造像,也都工艺精细、栩栩如生。此外,晾佛节展开的巨幅唐卡、108部的甘珠尔经卷,以及宗教活动使用的各种法器、面具等,都是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艺术珍品。

传说中,大召与呼和浩特城的建造顺序也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过去,人们认为呼和浩特城建于明万历九年(公元1581 年),而此时大召早已建成,因此民间流传着“先有的召庙,而后才有城池”的说法。

大召天王殿内的四大天王像也别具特色。与其他庙宇不同,这里的每尊天王都高抬一只脚,悬空而立。相传当年明太祖朱元璋穷困潦倒,落魄为僧时,在打扫殿堂时觉得四大天王双脚着地难以洒扫,便自言自语地说天王要是抬起一只脚多好,没想到霎时奇迹出现,每尊天王都抬起一只脚,而朱元璋扫完地后忘记请天王们放下脚,于是四大天王就一直“金鸡独立”地站到了今天。

而且,多数寺庙的四大天王脚下都踩踏着妖魔鬼怪,但大召寺内天王的脚下却空空如也,据说这是因为大召寺庙等级高,后来成为“帝庙”,那些妖魔鬼怪都已修成正果,得道升天而去。

如今,呼和浩特大召已经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是一处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它的殿宇、雕塑、壁画、经卷,以及恰木舞蹈和佛教音乐,共同构成了独特的“召庙文化”,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如果以后有机会再到呼和浩特旅游,你还想来大召看一看吗?欢迎留言评论哦!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刘小顺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态度的旅行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