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花]赛里木湖景区那漂亮的景色,让不少人都想着有生之年一定要去一趟,但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个美丽的地方,现在居然“屎满为患”了。
不少游客在发现厕所满了后,实在是憋不住,就只能就地解决了,对于这样的情况,网友表示都怪撒贝宁,那这是为何?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内
“从天堂到厕所”
赛里木湖景区其实一开始并不是特别出名,直到撒贝宁说出了那句话“没去过赛里木湖,白活了”,自此大家都知道了这个美丽的景区。
无数人开始向着那个美丽的地方行驶,在他们还没到达时,心中想着这个地方是湛蓝如宝石的湖水,是铺满鲜花的无垠草原,是纯净到可以洗涤灵魂的空气。
这是一个完美的,属于远方的意象,不过随着人潮的到来,七八月间的赛里木湖,仿佛成了最热闹的地方。
通往湖区的路上人满为患,湖畔的草地上,五颜六色的帐篷扎成了连营,车挨着车人挤着人,就这样撒贝宁用一句话给赛里木湖景区带来了大量的游客。
但面对这么多的游客,赛里木湖景区一时也不能完全照顾好每个人,不少景区的设施也有点撑不住了。
第一个不堪重负的就是厕所,相信不少人都没想到吧,就是这最基本也最容易被忽视的设施,成了压垮赛里木湖口碑的开始。
一些网友在网上评论表示“排队四十分钟,进去得捏着鼻子憋着气。”,“移动厕所里的污物太多了!”
社交媒体上曾经的溢美之词,迅速变成了吐槽的声音,本来这些为稀疏的游客和牧民准备的厕所,现在也撑不住了,毕竟在一开始设计的时候,就没想过这个景区能来这么多人。
景区紧急调来的移动厕所,也很快成了“灾难现场”,在水资源本就珍贵的草原,高频次的冲洗和清运成了一种奢望。
于是最尴尬也最不堪的一幕出现了,在“人有三急”的面前,不少已经忍不住的游客,只能拿个东西挡一下选择就地解决。
当地的牧民看着生活的草原,变成一个巨大的“露天粪池”,恐怕心里也是五味杂陈吧,那些空气里弥漫着的异味,也不由得让人愁眉,从“没去过白活了”,到“去了后悔”,赛里木湖的形象,就这样被一泡尿、一堆粪,无情地颠覆了。
流量带来的影响
赛里木湖景区的尴尬,不只是因为厕所设施不足,也反应了当下许多网红景区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太迷恋营销和流量了。
一句名人推荐,一段爆款短视频,似乎就能引发不少人向着景点的方向进发,可是在这背后,一个景区的接待能力、生态容量、服务体系,却往往被忽略。
这些设施一般需要漫长时间和巨大投入才能完成,但游客们是等不了那么久的,很快就会来到热度较高的景区。
可当流量真的来时,平日里哪些景区设施存在的短板,就先出问题了,游客们的体验也不会很好,曾经网上对这个景区较高的评价,也会因此逐步降低。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赛里木湖自身,它的美是建立在原始、美丽、干净等自然的景色,这里不是城市,没有现成的排污管网,如果要在这里建设大规模的现代化设施,本身就是对这份原始之美的一种干扰,甚至可以说是破坏。
游客们向往的,是那份未经雕琢的“野性”和“纯粹”,可当成千上万的人把现代生活的需求像是冲水马桶、便利餐饮、畅通网络带到这片的土地上时,本身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尴尬的情况。
游客们千里迢迢来寻找纯净和美丽,却很可能成了这片纯净之地最大的污染源。这个困境是所有以原始生态为卖点的自然景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喧嚣过后,草原还能剩下什么?
这场“厕所危机”对赛里木湖而言,是一次比较负面的曝光,但也告诉了我们,一个地方想要“长红”,靠的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打实的口碑和服务。
流量能把一个景区捧上神坛,也能放大景区存在的问题,那些“建议大家带把工兵铲,自己动手埋了”的黑色幽默背后,其实也透露出一种信息,绝大多数游客并非存心破坏,他们在面对困境时,也希望能有更体面的解决方案。
当这次的热潮退去,那些被粪便和垃圾污染的草场,需要数年甚至更久才能慢慢恢复,而且比较尴尬的点是。
人们来到这个景区是为了看这里的风景美丽,但也正是因为游客的到来,在对这些美丽的风景造成了影响。
可能有的人会说,把基础设施建设好就行,但要知道赛里木湖景区在以前根本就没有这么多人来,所以才会有这个水平的基础建设。
如果要按照这次热潮带来的游客数量,去建设基础设施,那很可能会出现一种情况,那就是设施建好了,但是流量过去已经没人来了,或者来的人已经出现减少回到了常态。
我们或许都该想一想,那些湖水之所以清澈,是因为它曾远离尘世的喧嚣,我们都渴望亲眼看见它的晶莹,但谁也不希望,这清澈的湖水最后因游客的到来而受到污染。
信息来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