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水城街巷
柳 笛
威尼斯是一个美丽灵动而又洒落着梦境奇幻的地方,它的美丽灵动与梦境奇幻都来自于水。水是大自然最具灵性的东西,一座城市有了水,就有了灵性,有了灵动,便有了百媚千娇的流风余韵,便有了悠悠烟水的诗情画意。
水是威尼斯的血脉,是威尼斯的灵魂所在,因而人称威尼斯是水都。在中国的江南水乡,那婀娜多姿的美就是水所赋予的自然灵性,因而成就了中国最美丽的地域。千古岁月,有多少文人墨客,都把笔墨深情撒在了那烟雨迷蒙的美中,构成了中国江南旖旎迷人的人文天地。世界大都市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俄罗斯的圣彼得堡、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德国的汉堡,都因水而享誉世界,成为世界名都。尽管这些城市的水各有各的奇妙韵味,但是跟威尼斯的水比起来,似乎就都显得粗犷了些,单调了些,缺了一些细腻,少了一点婉约。
威尼斯这座水城没有宽阔的街巷,只有弯弯曲曲的小巷,像一根根毛细血管,从类似内脏的各个广场延伸出来,隐隐约约地消逝在密密麻麻的各类建筑中。如果不是居住于此的居民,很难判断出每条小巷的走向。据说这座城的小巷有3000多条,每条街巷也有着各种奇奇怪怪的名字:谚语宽巷、火烧巷、吉普赛之爱巷、卷发女人巷、盲人巷、猴街、剑街……就这些街巷的名称而言,可以想象,这些盘桓在地面的街巷背后,一定有着许多我们无以知晓的故事。一个陌生的游客行走在这样的小巷,大多都会迷路,因为这里的街巷完全没有我们习惯的规则,一些看上可以走到很远的小巷,往往却是一段断头巷;一些看上去偏窄的小巷,却又可以走得很远;常常看见小巷尽头若隐若现的偌大宫殿,走到跟前才发现,其实是在一条宽阔水流的另一边。威尼斯的房子都挨得很近,但不一定就是近邻,往往走到近前,才会看到一条水流横断着他们的毗邻,成为在水一方的相望。
威尼斯的小巷跟水道一样,是这座城市的典型特征。在威尼斯乘座贡多拉是体验,在威尼斯的街巷里溜达闲逛,是另一种体验,而且是更重要的体验,只有走过威尼斯斗折蛇行的街巷,才能更好的了解这座城市的脉络。
威尼斯的街巷不宽,却很丰富,每一条宽宽窄窄的巷子,都是一条五花八门的商业街,各种物品应有尽有。这些商铺都不大,但都把橱窗尽可能开的宽大,便于把商品展示的醒目。威尼斯人是懂得艺术欣赏的族类,他们的骨子里都带有雅人韵士的艺术气质。想想在这个弹丸之地,就诞生过影响世界的威尼斯画派,就有着世界建筑博物馆的美誉,有着蕾丝的创世纪,有着玻璃艺术的风靡欧洲,艺术的展示商品对于他们来说,是不足挂齿的碎事。
这里有的街巷窄的不可思议,如果没来过这座城,就不知道什么是窄巷。已经记不得那天走过的巷子的名字,只记得它的窄。我是因为好奇才钻进这条巷子的,就像走进武夷山的一线天,只有一条光亮的缝隙在上方和眼前,摸索着挪着小步往前走。这条大约三四十米长的窄巷,窄的绝对错不过去两个人,极窄处一个人尚且需要侧着身子,只怕是身子卡住了出不去。行于其间,还有点惊悚。好不容易走到尽头,深深呼出口气,浑身都是汗津津的湿凉。这样的窄巷,在威尼斯不计其数。
我的导游告诉我,没有一个正常的人,包括土生土长的威尼斯人,完全熟悉威尼斯小巷的复杂。在这里临时居住的外籍游人,知道这无法言说的复杂,迷路了宁可无家可归的四处乱走,也不去问路,更不让人带路。没人确切的说得清楚去一个地方路的走向。一切的询问都是无济于事。即便是带着市区地图,也是常常搞不明白路在何方。因而,在这里居住的游人宁可闲逛,迷路了站住原地自己琢磨。歌德是一个使用市区地图的人,在《意大利游记》中他说过这样的话:我手里拿着市区图,试图通过这一条条奇特的错综复杂的路,找到托钵僧人的教堂。而后的事实证明,拿着市区地图也是找不到他要找的地方,不免有些沮丧。
当然,在威尼斯不管你动身去哪里,很难不迷失在那些婉蜒曲折的小巷之中,它们引诱你跟随着它们走到不可琢磨的尽头,而这些尽头常常抵达水面,让你在悻悻然中驻足水边喘息。
弯弯曲曲而又充满魅力的小巷里,都显得那么神秘,有一种温婉迷离的浪漫,在有月的夜晚,走在这样的小巷里,叫人着迷而沉醉。
记得第一次去威尼斯,我就曾在一个有月的夜晚,独自徜徉于小巷中,窥探月光明暗在建筑物上的神秘,观看月亮碎银一样在河流中的飘动,体会夜色中水城的静谧与安详。
威尼斯的路一点儿也不平坦,到处都是坑坑洼洼,高低起伏,凸凹不平,甚至还有许多圆球、斜坡和高地。走在路上,每隔几十米、上百米,就有一座桥跃然眼前,逼着你要上上下下一、二十级台阶。路上的石板一片挨着一片,月光下望去,这些石片的形态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石片在最初铺成的时候,应该是有着特定的设计,看上去似乎有着绘画创作的法则。它们在形式上显得很守旧,但在视觉上又显得很张扬,这种感觉让人印象深刻。走在威尼斯的小巷,就像是在走迷宫,一会儿山重水复,一会儿柳暗花明,一会儿懊恼不已,一会儿豁然开朗。最为惊喜的莫过于总以为前面是死路一条,人已心灰意冷,可穿过一个狭窄的街巷,发现眼前已然是广场。就像《桃花源记》中的武陵人,“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一样,教堂、咖啡屋、酒吧、商店……突入眼前,完全是另一个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的广场无一例外的连着错综复杂的小巷,连着石砌拱桥,与细细窄窄的运河交织一起, 编织着谜一般的梦境。
那一晚,我走了许久,也多次迷路不知所向,但却一直是兴趣盎然,直到精疲力尽。那铺在路上凹凸不平的石条石块,那月下荧光粉一样亮白的楼阁,那走几步就会遇到的形状各异的石桥,那走着走着就无路可走的沮丧,那突如其来出现在眼前的石雕带来的惊喜,让人感到既美不胜收又孤独寂寥,既兴致勃勃又忐忑不安。
走在威尼斯的街巷,随处可见各种造型不同的狮子,威尼斯人对狮子似乎有着神一般的崇拜情节,这无疑是受圣马可飞狮的影响。在威尼斯狮子雕像几乎占据了每一个空间:宫殿门、教堂前、花园里、大门口、窗棂旁、屋梁上、烟囱上、旗帜上、立柱上、坟墓场……目光所及,无处不在。而狮子的造型也是形态万千:长翅膀的狮子、普通的狮子、精神抖擞的狮子、昏昏欲睡的狮子、和蔼可亲的狮子、凶猛恐怖的狮子、快乐活泼的狮子、忧郁烦恼的狮子、直立的狮子、半身的狮子、希腊狮子、哥特狮子、拜占庭狮子……不一而足,可谓是绰约多姿、百狮百态。当圣马可成为威尼斯的守护圣人时,狮子随之也就成了这座城市的守护动物。1000多年来,狮子和威尼斯共和国如影随形,寸步不离,这就像中华民族龙的图腾,注入了一个民族的血脉精髓。但威尼斯狮子的表现形式似乎比中华龙更多样一些,更丰富一点。在威尼斯最初的时候,狮子扮演着威严凶猛而又担负着守护神的角色,它傲然而威武地站在威尼斯战船的船头,直立双脚,目光炯炯,以它的威猛勇毅,给敌方以震慑,给勇士们以胆魄。它匍匐在圣马可的旗帜上,舞动着有力的翅膀,和圣者一起给国民以精神力量。它用威武勇猛,守护着王者的御座和宫殿,守护着一个奇迹般的共和国。
回到酒店已是深夜,躺在床上许久不能入睡,这一晚小巷中的寻寻觅觅,还真是有些奥妙无穷的味道。在这座没有人行道,没有斑马线,没有红绿灯,也没有汽笛的城市里,漫步就像是在溪水间的流动,何其快乐,何其幸福啊!我想,在威尼斯游走街巷,要体验的也许就是那种迷路不知所踪的感觉,就是那种悠然自得的顺其自然,就是那种让人惊喜不断而又沮丧不停的震撼与颤栗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