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
到过湖北省省会武汉旅游过的人,多半会对这座城市特殊的地理格局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长江如带穿城而过,汉江则在此与长江交汇,两条大江将武汉这座城市自然划分出武昌、汉口、汉阳三块区域,这便是武汉人口中常说的“武汉三镇”。
不过,若细究起来,“武汉三镇”里的“镇”,可不能按如今“乡镇”的行政区划来进行理解,它更贴近古代“重镇”的含义,是“重要城邑”的代名词。换句话说,武昌、汉口、汉阳在历史上本是三座相对独立发展的城池,各有各的历史,直到后来才逐渐融合,共同构成了如今武汉的城市格局,不过“武汉三镇”的说法却也由此延续下来。
武汉这种独特的城市历史渊源,连带着让武汉的火车站命名也都显得格外“特别”。不同于多数城市以“城市名+方位/特征”命名的模式,武汉至今仍保留着“武昌站”、“汉口站”、“汉阳站”等称呼,反倒是后来新建的高铁站,才用上了更“常规”的“武汉站”或者“武汉东站”等等。
也难怪不少第一次来武汉的朋友,在买火车票时会对着“武昌站”、“汉口站”、“武汉站”犯迷糊:明明都是武汉的车站,怎么名字差别这么多?到底哪个站距离目的地更近?这背后,或许正是三镇分立的历史在悄悄“作祟”。
不过在武汉这几座火车站中,“汉口站”恐怕是最耐人寻味的一个。说它特殊,是因为严格来讲,“汉口”这个地名在如今的官方行政区划里,其实已经算是“消失”了。
看到这儿,武汉的朋友或许要忍不住反驳:“我们天天说去汉口逛街、到汉口吃饭,怎么就不存在了?”其实这里的“消失”,指的是它不再是一个正式的行政区域名称。翻开武汉的行政区划图,你仍能找到“武昌区”、“汉阳区”,但却已经找不到“汉口区”了——曾经的汉口,如今早已被分解成江岸、江汉、硚口等几个区,而“汉口”二字,便这样悄悄退出了官方的行政区划表。
除了“汉口火车站”这个保留至今的名称,在其他需要使用官方地名的场合,比如政府文件、地图标注里,“汉口”的身影也已几乎不再出现。但有趣的是,在民间语境里,它的生命力依然旺盛。老武汉人提起“汉口”,依旧带着天然的亲切感;不少湖北周边的人,甚至还习惯把“去武汉”说成“下汉口”——这份执拗的称呼里,藏着的是汉口曾经作为华中地区商业重镇的辉煌记忆。当年的汉口,与广东的佛山镇、江西的景德镇和河南的朱仙镇并称为“四大名镇”,码头喧嚣、商贾云集的盛景,早已刻进了地域文化的基因里。
只是,随着时间推移,当官方语境中几乎不再提及“汉口”这个承载着无数故事的名字,以后会不会在新一代人的记忆里慢慢淡化?还有很多武汉本地人觉得,或许恢复“汉口”的官方地名,才能让这份独特的城市记忆更好地延续下去。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下你的想法哦!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刘小顺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态度的旅行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