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老远来厦门旅游的人都有一个困扰:怎么去福建土楼去游玩?
福建土楼名气很大,距离厦门也就七十多公里,看着不算远,但是公共交通导航竟然是四个小时!
老天,这是现代化的祖国吗?
在厦门和出租司机聊天说包车去,竟然一天700还带搭不理的,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报个团——我都不知道有多久没有报团了。
漳州土楼有南靖土楼和永定土楼,我们选了云水谣土楼景区和永定土楼王景区,这个二百多——要是去一个地方一百多就够了,中午还管一顿饭。
比起自行前往,交通费加上门票,抱团不管从时间还是金钱上都划算多了;搞不清这些土楼景区,为什么不自己在厦门搞个旅游专线?
网上报了名,第二天上了车,就听导游瞎咧咧厦门旅游槽点和漳州土楼特点,顺带表现一下自己的一些小心意——为自己后面带货做些铺垫。
我们这是纯玩团,现在的旅游环境好了,但是导游的话术厉害,还是忽悠了不少人,这是后话。
路边土楼挺多,我还抓拍了一张。
路程两个半小时,10点半快到了就吃午饭,说良心这个伙食还是不错,汤好喝,烧笋干好吃。本来早起没怎么吃,我连干三碗米饭。
路上看到不少土楼,心情就挺激动,这里还有未完工的钢筋水泥土楼,像是办公楼。
南靖云水谣景区
南靖土楼景区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田螺坑景区(田螺坑村)、云水谣景区(云水谣村)和河坑土楼民俗文化景区,各具特色,都是早期客家民居,5A级景区。
网上说都差不多,我们随机选了云水谣景区,这里因电影《云水谣》得名,我好像对这个电影还有些印象,女主角很漂亮。
大巴上大部分人只有这一个景点,只有我们四个人有两处,导游就把大部分人放下,带着四人反向参观,说能快一些。
云水谣景区以长教溪为纽带,“枕山环水”,“林—居—池—田”,风景还是不错的。
看到这么奇特的建筑,心里还是很激动的,着急着进去,但导游先带着我们围着土楼外面溜圈,讲土楼的历史和外墙建筑特点。
土楼外墙采用“夯土”工艺,红壤土、沙子、石灰和红糖水夯筑,下面是石头地基。
土楼主要功能是防御,外墙厚度达1-2米,底部不开窗,高处设有射击孔和瞭望孔。要是楼门一关,在那个冷兵器和轻量火器时代,一般人是攻不进去的。
土楼一般3-4层,一层为厨房,二层储物,三层以上住人。
一般一座土楼是一大家子人,都是一个祖先,楼内设有水井、粮仓、祠堂,形成一个自给自足的小社会。
遇到外敌入侵,楼内居民可关闭楼门,依靠储备的粮食和水源坚守数月。
怀远楼是这里保存最完好的土楼,始建于清,为内通廊式四层圆楼,每层34个开间,其核心为兼做私塾的祖堂“斯是室”。
想想土楼的孩子上学挺恐怖的:谁家娃娃不听话,先生抬起头一喊:那谁谁谁,你家孩儿不好好读书!
不过要是放在现在,老师就倒霉了:家族眼皮底下教书,万一那个地方不规范,家长可是随时录像上传网络。
呵呵。
土楼房间分配有意思,圆形建筑房子分配很公平,就像是现在所谓“圆桌会议”一样,全楼所有卧房大小相同不分老少尊卑,全都一样。
内部设置4部公共楼梯用于联系上下楼层。
整座圆楼一个大门,门上巨大匾额上书“怀远楼”,两侧有藏头楹联:“怀以德敦以仁藉此修齐遵祖训,远而山近而水凭兹灵秀育人文”。
怀远楼外一片荷塘,拍照片人很多。
一般土楼是不能上去拍照,因为会打扰土楼人家的生活(有10元就可以上楼的),导游说他们公司有个钟兴楼,可以上楼随便拍照。
从“土楼之光文化园”进去,这个4层通廊式方形的钟兴楼,就是,实际上就是一个土楼博物馆。
钟兴楼始建于1926年,展示土楼人家的生活用具和生活习俗。
中央庭院锥形展台展示瓦猫。瓦猫是一种位于屋脊中央的瓦质装饰物,据说有辟邪纳福,镇宅之用。
这里随便上,但是要拍好照片就看自己的本事了。
说实在的,我后来搜索了一下,还没有谁能在土楼拍出来多么令人震撼的照片,我这些算是好的了,呵呵。
从楼顶观景台远看,也是不错的。
从钟兴楼下来,这一片土楼就看的差不多了。
沿着河流往下走,河边是用大石头铺就的小路,没有树荫的地方,太阳还是很晒。据说有一公里的路程,就到了云水谣打卡地方。
小桥流水人家,景色还是不错的。
云水谣古镇树荫匝地,好多人选择这里休息,不过我们两个点儿,导游给我们停留的时间不长。
沿路还有不少老房子和土楼。
这个楼和“羌楼”很像,令人奇怪。
这样的环境,这适合多待一会,玩玩水喝喝茶。要不是我们有两个地方的土楼,在这里停下多好。
千年古道百年古榕,还是很上镜头的。
又走了一段路,导游神神秘秘的给我们讲了和贵楼的故事——一个建在沼泽地上的土楼,没有钢筋水泥,但是近300年屹立不倒。
和贵楼始建于清雍正十年,五层方楼,每层24间房沿圆周对称布置,四角分布楼梯,院中一座私塾。
和贵楼高21.5米,是个“世界之最”,是已知所有福建土楼里个头最高的。
和贵楼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楼”,楼中“三奇”:一是土楼建在沼泽地上,却固若金汤,历经近300年屹立不倒;二是楼内天井卵石地面,踩上去会产生涟漪般震动,令人称奇;三是楼中两口水井,相距仅十八米,却一清一浊,形成鲜明对比。
这片围起来的青苔地,还可以看到泛出来的水。
据说当初选址并未发现这是块沼泽地,楼建了一层,忽然整层楼像沉船一样,慢慢下沉到了烂地里,建楼的简姓族人无可奈何,只好在下沉的楼墙上打了100多立方米的排桩,觉得地基这下牢固了,就从头开始夯墙,建起了一座五层高的方楼。
说是用铁线往地里插,一口气可以插进5米多深,拔出铁线,则可见铁线上有淤泥的痕迹,如果在这里跺跺脚,天井整片的卵石便会涟漪般震动。
中心学堂前门上挂着两块来头不小的匾牌,一个是由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颁发,由简羡强立的“兴学敬教”匾牌;一个是中华民国计六年十月由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委员长陈树仁赠送,由简羡强立的“兴学利侨”匾牌。
和贵楼楼前荷池稻田,看来这里地下水位确实高。
永定土楼王景区
从这里上车,我们前往永定土楼王景区。
大约不到半个小时的山路,一路还看到不少土楼。
永定的土楼群景点也不少,我们来的是土楼王景区——高北土楼群,全村几十座土楼,依山傍水,高低错落,也是世界遗产五A景区。
第一个进的是侨福楼坐落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高头乡高北村西北部,位于大名鼎鼎的承启楼西侧,高北土楼群成员之一,始建于1962年,顾名思义,楼主是在海外的华侨。
这座楼每年建一层,三年建成。
因为建成年代近,所以现代化的设施让侨福楼,成为上世纪的新型庄园和最新土楼的代表。这座楼还有一个名字:博士楼。里面出了11个博士
现在一层都是商铺,小买卖挺多的。
这里最有名的就是土楼王——承启楼。承启楼始建于明崇祯年间,有“圆楼之王”的美誉。
“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
1986年,中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中国民居”邮票,其中面值1元的福建民居就是承启楼。
楼主建造这座楼从明崇祯到清康熙,花了81年时间,真是一个“世纪工程”。在建楼夯墙时,天公作美,都是理想的好天气,为感谢老天帮忙,当地人又把它叫做“天助楼”。
康熙年间楼主江集成的裔孙作过重新修建而更名为“承启楼”。
承启楼是《大鱼海棠》的取景地,这部电影也就那样,但里面的画面还是挺令人感到神奇。
于是,这座土楼王,也就有了一些网红楼的意思。
住在这里的江姓家族,清乾隆年间户人家双双考进贡生,“兄弟选魁”的匾额至今熠熠生辉。
现在的楼内也接上了自来水,虽然加上这么多的商业氛围,但楼内的生活还是那么悠闲。
在土楼拍照选择角度是个大问题,除了上楼去,拍照角度确实有限。
承启楼的曲线和旁边土楼的直线在这里交汇,如果后面的房子没有围起来的绿纱网,这里倒是一个拍照的好地方。
这里还看了一个世泽楼。
世泽楼始建于清嘉庆,1929年毁于战火,1931年按照原貌进行了重建。这座土楼呈长方形,是个4层38个开间的方楼。
说实话,要是对土楼建筑不是很痴迷,看上几个就够了,土楼很多地方都是大同小异。
这里的土楼还是很多的。
以前的土楼卫生问题都是楼外解决的,这些小房子围绕池塘一圈,你猜猜都是干什么用的?
福建土楼还有很多有名的地方,像著名的有田螺坑土楼群,可以上观景台欣赏 “四菜一汤” (四园一方)。
还有一些号称“土楼王子”“土楼公主”,但是对于我们这些远路打卡的游客来说,看几个土楼满足了好奇心,对土楼有个初步的认识就不错了。
不管是那个土楼群,周边的景色都是不错的,除了买一些新鲜的水果吃,要买茶叶就看你个人的情况了。
从土楼景区回厦门路程太长,晚上回去,刚好赶上中山路的夜市。
我吃不成海鲜,看看,就看看。
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