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温州商报】
最近天气晴好,江心屿景区迎来众多游客,然而令人困扰的蚊虫也出现了。多位游客反映,自己在江心屿景区游玩时遭到蠓虫“伏击”。这些肉眼几乎难以察觉的小飞虫,却给游客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去江心屿玩了一圈,发现自己和孩子腿上都布满了‘大红包’。”游客王女士说,前些天自己带孩子到江心屿景区游览,由于天气时雨时晴,一行人躲在一处长廊下避雨,长廊附近草木茂盛。“坐下来的时候发现孩子的袜子上粘着许多小黑虫,比芝麻还小,哪里会想得到它们有这么大的威力,后来才知道是蠓虫。”王女士表示,遭到蠓虫叮咬后,自己和孩子经历了5天的休养才有所好转。
另外,还有不少游客都分享了类似的遭遇。游客罗女士说:“我和朋友也就在江心屿溜达了半天,由于都没有穿长裤,两个人起码被咬了几十个包,而且奇痒无比。”有多位游客反映,蠓虫叮咬留下的红肿包块往往比蚊子叮咬更为明显,且消退时间更长。
记者了解到,为应对蚊虫问题,目前江心屿景区已在游客服务中心及各辆观光车内配备了驱蚊花露水、清凉止痒膏等预防蚊虫的用品,方便游客随时取用,希望通过这些便民措施,尽可能减少蚊虫对游客游玩体验的影响。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闫成进研究员介绍,蠓虫是一种黑色或褐色的虫子,它的成体大小只有1-4mm,体型较普通蚊虫更为细小,其活跃高峰期集中在每年7月至10月中旬,常见于公园、河岸等区域。
“蠓虫喜欢栖息在有杂草、水塘等容易有积水以及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特别是景区、公园水池周边的灌木丛或草坪等区域。”闫成进说,“这类昆虫多在黎明或黄昏时段进行吸血活动。”她表示,近期温州多雨闷热的天气条件,为蠓虫大量繁殖创造了有利环境。
针对防护措施,闫成进建议:“日常生活中,常规驱蚊产品对蠓虫同样有效。如果被叮咬后出现较为严重的过敏反应,建议就医处理。”她特别提醒市民,户外活动时应尽量避免靠近灌木丛等蚊虫密集区域,穿着浅色长袖衣物,并配合使用驱蚊产品,出行尽量避开蚊虫活跃的时间段,可有效降低被叮咬风险。
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副主任中医师林晓琼告诉记者,夏季是蚊虫高发期,近段时间被蚊子、蠓虫、跳蚤等昆虫叮咬的患者数量有所上涨。林晓琼说:“一般来说,蠓虫叮咬的处理方法和蚊子叮咬类似。但被叮咬后,若出现严重瘙痒、肢体水肿甚至喉头水肿等过敏症状,需立即就医。”
对于一般的叮咬症状,林医师分享了几个实用的紧急止痒方法:“可以用炉甘石洗剂涂抹患处,或者用冰块冷敷,都能有效缓解瘙痒,普通的花露水也能起到一定的止痒效果。”另外,她提醒市民被叮咬后切忌用力抓挠,以免造成皮肤破损引发感染。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