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山行记:清波里的新生
去五山那天,是个晴暖的春日。迫不及待的想去看五山梯田,车刚拐过山坳,就见一汪清波顺着田埂绕过来,水色碧莹莹的,映着岸边刚抽芽的柳丝,像谁把春天揉碎了,撒在这溪水里。

村口的老槐树还在,枝桠遒劲地伸向天空,树下却换了模样。记得前几年来看时,脚下还是坑洼的泥路,如今已铺了水泥石板,被往来的脚步磨得温润,缝隙里钻出几丛碎草,倒添了几分野趣。有村民扛着锄头走过,鞋跟敲在石板上,"笃笃"的响,和溪水流淌的"哗哗"声混在一起,竟像支轻快的调子。
沿着水泥石板路往村里走,老房子还保留着灰瓦木檐的模样,只是檐角多了些新东西——挂着红灯笼,缠了彩灯串。有户人家正坐在门口编竹筐,老屋檐下,年轻媳妇用手机直播,镜头对着院里的茶花,笑着说"这是我们村的春茶,炒出来带着花香"。老屋檐承着旧时光,新挂的彩灯映着新生活,倒不觉得违和,只觉得这村子像位念旧的老人,却又揣着颗年轻的心。
再往种茶的村子里走去,便闻到了茶香。村后的山坡上种满了茶树,嫩绿的芽叶在阳光下闪着光,几个戴草帽的妇人正在采茶,手指翻飞间,茶篓里就积了薄薄一层。"来尝尝新茶?"有人笑着招呼,递过一杯刚泡好的绿茶。茶汤清透,抿一口,先是微苦,而后是回甘,混着山间的清气,让人心里一亮。原来这茶是村里的合作社种的,前几年还只是村民自饮,如今不仅网上能卖,还引了不少游人来采茶体验,刚才路上遇到的几个背包客,就是专程来的。
溪边传来孩子们的笑闹声。几个小孩追着蝴蝶跑,手里拿着风车,风一吹,风车"呼呼"转,他们的笑声也跟着飘远。不远处,有老人坐在石凳上拉二胡,拉的是支老调子,可调子轻快,混着孩子们的笑,竟比单纯的琴声更动人。牧笛声从田埂那头传来,是放牛的少年在吹,笛声悠悠,却不凄清——牛儿在田边吃草,少年时不时抬头看一眼不远处的茶园,眼里亮闪闪的,像是在想今年的茶能卖个好价钱。

听稻农说,等秋天再来才热闹。"稻子熟了,满田都是金的,风一吹,稻浪能滚到山边去。"他指着远处的稻田,眼里有笑意,"到时候村民们忙着收割,游客们来体验打谷,晚上在晒谷场摆上长桌宴,米酒、腊肉、新蒸的米糕,热闹得很。"我望着那片刚插了秧的稻田,绿得生机勃勃,仿佛已经看见秋天里,金风拂过稻穗,沉甸甸的谷粒低着头,像在给土地鞠躬。

返回时,夕阳把溪水染成了金红色。清波依旧脉脉地流,只是这一次,我看清了水里的倒影——有青石板路,有挂着彩灯的老屋檐,有采茶人的身影,还有孩子们奔跑的碎影。这汪水,记着这些村子的旧模样,也映着它的新日子。

原来乡村的振兴,从不是把旧的全拆了重来,而是像这溪水绕田,茶山满绿,顺着土地的脉络,把新的生机慢慢渗进去。水泥石板连着旧时光,茶香引着新客人,老屋檐下的笑语,比任何装饰都更动人。离开五山时,我回头望了一眼,那汪清波还在流,水里映着的,是一个个村子醒过来的模样。
(白春明 2025.8.9)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好友致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