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文说过,每个哈尼山寨的上方,必定会有一片树林,木棉树、榕树、思茅松、麻栎、红椿、椎栗、苦楝、酸枣、野核桃、野樱桃、黄杞、栲类、红油果、山顶的森林涵养水源,形成涓涓细流,为山腰的村寨提供生活用水,又为村寨下方的梯田灌溉提供水源。
流水继续顺流而下,在低地的河谷中交汇成河流,再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搬运回森林。森林不仅可以调节气候,调节温度,改良土壤,防止风沙侵袭,对梯田的耕种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循环往复,生生不息,构成了哈尼梯田的生态奇观。
在哈尼人看来,广袤的大山与广袤的森林是哈尼人的命脉所依,所以,每个村寨都会有一片竜林,远远望去,梯田,云端,飘荡的云雾,绿色的森林相互依存,构成了大地上最美丽的风景。
延绵的横断山脉造就了云南西北高、南部低的地形地貌,以及滇西北高海拔地区常年无夏的寒温带、寒带气候类型和滇南低海拔地区全年无冬的亚热带、热带气候类型。而到了哀牢山地区,随着海拔下降,立体气候更为显著,来自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带来了丰沛的降水,为梯田的开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哈尼梯田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繁茂的森林孕育出足够的水源,灌溉着赖以生存的梯田,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哈尼人。
在哈尼梯田“四素同构”的自然生态循环系统中,如果说森林是心脏,水流是血液,那连接森林与每块梯田的沟渠就是这个系统的血管,缺少了沟渠的正常输水,整个系统将无法正常运转。
在靠近水源的地方,哈尼族的先辈们用锄头挖出长长短短的大沟 ,截住森林中渗出的泉水,然后又从大沟中挖出无数分支水沟,这些分支水沟如同毛细血管,由上而下将水注入山脚的每一块梯田中,保证了村民的饮水和所有梯田的灌溉。
山上的水顺流而下,在纵横交错的大小水沟导流后,如血液般注入梯田的每一寸皮肤,滋养田里的庄稼。而那些梯田里蒸腾的水汽,不断集结,形成山区湿润的冷空气,循环升至山顶,将合着红河干热河谷热气流形成新一轮的降雨。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红河哈尼梯田的评价:“哈尼梯田完美地反映出一个精密复杂的农业、林业和水分配体系”,仿佛一种信念,哈尼人选择了留守在自己理想栖息的土地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