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凯瑟琳斯博物馆及威兰运河中心属于当地人文景观,其位于圣凯瑟琳斯城的东侧,距我所住地方(Ravine RD)有3公里徒步路程。由于相距不远,我去了两次,第二次纯属散步锻炼身体。
沿着Queenston St大街往东走,穿过一片墓地和居民区,到了威兰运河,小路尽头就是博物馆及威兰运河中心。为了抄近道,少走几百米路,我硬着头皮闯墓地。


说是“闯”墓地,其实这里的墓地不是乱坟岗,而是整齐划一的绿化“公园”,没有坟头,只见墓碑和柏油路。偶尔能见到老人们坐在墓碑旁石椅上聊天,三三两两的小轿车停放路旁,有人手捧鲜花前来扫墓。
西方人对墓地的看法很有意思。基督教对死亡的看法相对世俗化,死亡被视为生命自然的一部分,是回归上帝怀抱的过程,这种观念不像一些文化那样对死亡和逝者有强烈的禁忌或恐惧。当然,不能简单地说大家喜欢把房子建在墓地旁边,这与文化、历史、宗教以及城市规划等众多因素有关联,也有人将房子远离墓地。
在国内,传统讲究“阴阳分离”殡葬观念,阳宅和阴宅一定要相隔较远的距离,认为墓地阴气或者煞气太重,不利于身体健康。当然,国内考古研究发现新石器时代,逝者尸骨也有埋在阳宅下面的。同样的事物,东西方人有完全不同的解读,挺有意思。
我穿越墓地时,虽然走的是里面宽宽的柏油路,心里仍感阴森森,各式各样林立的墓碑有些瘆人,所以没有拍摄墓地,只抓拍了两张毗邻墓地的房子。


圣凯瑟琳斯博物馆及威兰运河中心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博物馆,二是运河中心。


博物馆重点介绍了冰球的发展史,展品有球员使用过的物品、书籍及图片。馆内有三辆崭新又古老的老爷车,造型挺漂亮。馆内可能还有关于当地印第安人的历史介绍。我对这家博物馆的内容不太感兴趣,走马观花般走了一遍博物馆。
让我感兴趣的是船只通过运河的情景,几乎是零距离观看。威兰运河连接着南边的伊利湖与北边的安大略湖,我猜测是运河经过有落差的地理断层,犹如横跨伊利湖与安大略湖的尼亚加拉瀑布区,那里存在几十米高的地理断层。行驶在运河中的船只需要经过两道封闭式闸门,闸门之间形成一个“蓄水池”,“蓄水池”作为船只的载体解决了运河落差问题,看过三峡的人就会知道其中的运作机制。
我的运气很好,刚赶上一艘大船过运河,我看到了船只穿越运河闸门的全过程。来这里观看船只过运河的人不少,尤其是老人为多,可能是我来这里的时间段有关系,正值上班和上课时间,年青人和学生很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