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赛博朋克霓虹点亮百年煤矿遗址;
当非遗打铁花与篮球赛场的呐喊交相呼应;
当悠扬的琵琶乐声回荡在城市的公共空间;
当“森林精灵”梅花鹿与游客亲密互动……
辽源这座因煤而生的北方城市,在工业遗址与绿水青山间勾勒出破茧成蝶的壮美画卷,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追寻自己的诗和远方。
如果您想知道,辽源凭什么,
答案可以从“实干”两字上来。
(来源:图虫创意)
实干,让“伤疤”变“地标”
辽源作为老工业基地,如何摆脱采煤沉陷区治理难、开发难、建设难的问题?
辽源的回答是:实实在在搞好转型发展,其中一个重点就是发展新文旅产业。
可以说,辽源文旅的突围正始于工业遗产的创造性转化。
你看,黑金小镇为废弃道岔厂遗址注入赛博朋克基因,一期项目28万平方米园区内,时空要塞机械齿轮与未来城霓虹光影交辉,构建“工业复兴+未来科技”沉浸式体验。
这座投资6亿元的文旅综合体自今年5月试营业以来,接待游客25.04万人次,成为辽源文旅新坐标。
(来源:辽源发布)
“两年前考察这片土地时,我看到的是沉陷区的沧桑,更看到了辽源涅槃重生的机遇。”黑金小镇项目投资人、金豆投资控股集团总经理金峰霄说,这个项目背后,是从“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奇迹:
市县两级成立专班;
47天跑完所有流程;
辽源市西安区委、区政府成立24小时响应小组,连春节都驻守工地协调进度;
辽源矿务局的老矿工们带着图纸上门指导,生怕年轻人“修坏了历史”……
(来源:辽源发布)
“让工业伤疤开出文旅之花”。
如今,辽源在工业遗产活化中实现了“三位一体” 价值重构。
经济上,创造千余岗位联动商圈升级;
文化上,煤雕工坊与矿工民宿让煤炭文化有了可感载体;
生态上,“岩层再造+文创赋能”使采煤沉陷区蜕变为东北首个生态型工业文旅公园。
这种转化赋予老矿区新生,构建“以文塑旅、以旅兴商”的产城样本。
在辽源,“伤疤”变“地标”的实践也不止黑金小镇一处。
你看:老道山天楹重力储能项目正以新能源技术“缝合”工业伤疤,在废矿坑上建设绿色修复工程,未来投用后将为文旅注入科普研学新内涵。
实干,让“单点突破”变“全域融合”
承包了很多游客的诗和远方的辽源,最近几年文旅活力源于多元业态共生生态。
天陆山欢乐荟、悦动辽源欢乐荟与超级ONE篮球主题公园构成的环东山集群,演绎融合智慧。
在这个区域内,滑雪场雪道与游乐场过山车形成四季联动,非遗打铁花千年技艺与电音节奏碰撞火花,成为夜间经济亮丽名片。
体育元素也为文旅注入新动能。
超级ONE篮球公园以 “一环四区”布局,设有六个奥运赛级悬浮地板主题球场,满足全龄运动需求。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冬季 “黑神话悟空”主题彩灯与舞台剧更让这里成为“二次元打卡地”。
“专业赛事+大众体验+文化IP”模式让公园自2024年开园以来相继举办了郭艾伦明星对抗赛、路人王系列赛等赛事195场,将篮球文化转化为文旅消费力。
辽源市动植物园与东辽河源头生态文旅则彰显着辽源的自然禀赋。
辽源市动植物园以40余种动物与百余种植物布局,结合菊花展、新春灯会创造单日8万人次客流峰值;
东辽河源头经生态修复后,2160米步栈道串联望月潭、梨花谷、寒葱园,东辽剪纸、非遗工坊、安北村豆腐坊……让生态观光与文化体验交融。
“七院两坊两客栈”模式使参与经营的村民人均增收8000元,深度诠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转型发展中,实干的辽源突出生态和体育两个主题,让文旅发展从“单点突破”变成“全域融合”。
实干,让“资源挖掘”变“价值输出”
辽源文旅深层突破在于文化基因现代转译。
精心推出的“有一种生活叫辽源”特色文旅品牌,将“中国梅花鹿之乡”、“中国琵琶之乡”、“中国棉袜之乡”及特色餐饮资源构建成IP矩阵。
(蒋盛松/摄)
东丰县养鹿官山园让游客与梅花鹿亲密互动;
六禾智慧鹿业“一鹿一码”溯源系统构建数字世界;
东丰梅花鹿产品展销中心的“皇家围场1619”深加工产品与文创琳琅满目。
作为“中国琵琶之乡”,辽源推动琵琶产业与旅游联姻,传承国家级非遗琵琶制作技艺,开发衍生品,开展冬夏令营等活动。东辽河畔、魁星楼下的实景琵琶演出更成为今夏热点,让非遗文化在街头艺术中 “活” 起来。
“中国棉袜之乡”年产袜子超35亿双,北高速口城市礼遇站赠送精美袜子礼品,街头巨型袜子雕塑展现“机械朋克风”,创意涂鸦墙成社交媒体热门话题。
与此同时,辽源麻辣面凭借鲜香热辣风味成为必打卡 IP,让“好吃在辽源”成为新标签……
近年来,辽源全力以赴做好“全域文旅城市”建设文章,以实干精神让昔日的采煤沉陷区快速焕发新生。
从煤城到文旅高地,辽源正以更开放姿态拥抱文旅深水区,为资源型城市转型贡献“辽源方案”。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王昕
除署名外 摄影 毕琨宜
初审:熊一黎
复审:曲翱
终审:陈尤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