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沱江中游,成渝线中段,东邻资阳市安岳县周礼镇、内江市东兴区双桥镇;南接内江市中区全安、史家镇,威远县高石镇;西毗眉山市仁寿县双宝、北斗镇,威远县观音滩镇;北连资阳市雁江区碑记、小院、丰裕、堪嘉镇。资中历史悠久,山川秀美,古迹名胜蔚为壮观,自古以来即为巴蜀胜地。古有“三山”(指围在古城墙之内的重龙山、衙后山、郡前山)、“六宫”(指天上宫、禹王宫、万寿宫、文昌宫、西秦宫、三星宫)、“九庙”(指城隍庙、张爷庙、五显庙、川主庙、老君庙、土地庙、衙神庙、王爷庙、娘娘庙)、“四观”(指县城东门外的高山观、南门外的大峰观、西门外玄天观、北门外北斗观)、“八景”( 指“重龙晴岚”“灵岩泉韵”“北田秋风”“盘峰暮雨”“醮坛云梯”“珠江夜月”“古渡春波”“渔灯晚照”,1955年,张大千先生将此八景绘成《资州八胜图》,轮回展出于巴黎、新加坡、台北,使得山清水秀的资中更加美名远扬)、文武二庙(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龙山摩崖造像(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露寺(唐代建筑)、大东门城楼(南宋建筑)、永庆寺、宁国寺、唐明渡双塔、清代一条街、罗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铁佛(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今有重龙阁、白云山、白云峡、九龙峡、圣灵山溶洞、龙江湖、喻培伦大将军青年读书处纪念碑等主要景区(景点)。#四川#
历史沿革
资中县历史悠久。据《资中县续修资州志》、《四川历代政区治地今释》载:资中在唐尧、虞舜时代属九州之一的梁州。周代属雍州。春秋、战国时期属巴国。秦立郡县(公元前221年)属蜀郡。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犍为郡资中县,直至南齐时代均属益州。西魏废帝二年(公元553年)置资州。北周武帝保定中(公元561年至565年)置盘石县。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罢郡为州(资州)。开皇七年(公元587年)徙州治于盘石县;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罢州,改为资阳郡;隋末分为盘石(现资中重龙镇)、月山(现资中月山公社)、龙水(现资中发轮公社龙水村)、银山(现资中金紫公社)四县。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资阳郡为资州;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属剑南道,增丹山县;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又改为资阳郡;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为资州;懿宗咸通六年(公元865年)曾徙州治于内江县;唐末五代时期,仍置资州。宋属资州资阳郡;太祖乾德五年(公元967年),省月山、丹山、银山三县为镇,入盘石县。元时州县废;元末“大夏”复置资州(州治在现重龙镇)。明太祖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降资州为资县。清顺治初仍为资县,属成都府;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升为资州直隶州,辖仁寿、井研、资阳、内江四县(州治在今重龙镇)。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将资州改为资中县(县治在今重龙镇);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属四川省第二行政督察区,系专员公署所在地(重龙镇大东街)。
资中名称来历。据《资中县续修资州志》载:“尧第九子名资。宿老相传,神与禹同命治水,驱蟒有功,遂封于资。”又载:“詹慕《西蜀记外编》亦谓:尧九子名资,封于此,因名山日资山,水曰资水”。据明《蜀中广记·蜀郡县古今通释第一》载:“资县:陈留风俗传及姓纂云,资姓,黄帝后,在益州资中,今邑之山川皆曰资,从赐姓也。”据《资中县续修资州志》中江部份说明:资水即今沱江之资阳至内江段。因地居资水中游,故名资中。
资中于1949年12月8日解放。1949年12月属川南行政公署资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1950年2月属内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1952年9月属四川省人民政府内江区专员公署管辖。1968年7月属四川省内江地区革命委员会管辖。1978年6月属四川省内江地区行政公署管辖。1985年2月,撤销内江地区和内江市,设立地级内江市和市中区,资中县隶属内江市。
行政区划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罢郡置州,盘石县属资州。开皇七年(587年),资州州治由资阳县迁盘石县。陷末恭帝义宁二年(618年)增至12县,次年减为6县。其中盘石、银山、月山、龙水县均为现资中县地。宋太祖乾德五年(967年)省月山、丹山、银山县入盘石。宋,盘石县辖16乡、10镇,龙水县辖5乡、5镇。明洪武七年(1374年),资县辖11乡,正统七年(1442年)辖13乡,成化二年(1466年)后,辖6乡,置银山镇巡检司。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资县辖6乡、4镇。嘉庆二十年(1815年),资州直隶州(治今资中县)辖2镇、22场(其中四眼桥场为原龙水县治所)。
民国三年(1914年),改资州为资中县,辖1城、4镇、30乡、124团、1296甲、12960牌。民国24年(1935年),全县分区设署,编组保甲,推行联保制,辖5区、63联保、1293保、13159甲。民国26年,合并联保,辖5区、41联保、1181保、11592甲,各区署仍设原地。民国27年7月,第四区恢复宋家、陈盘、杨柳、苏溪乡4联保。全县为5区、45联保。民国29年,改联保制为乡镇制,设乡镇公所,县辖5区、6镇、39乡、625保、7669甲。民国31年,全县划为8区,其中7个指导区不设区署,改为指导员常驻乡镇。民国34年,恢复民国29年区划建置,改一、二、四、五区为指导区,三区为署区,辖6镇、39乡、625保、7669甲,直至民国38年(保甲数有少量调整)。
1949年,资中解放,行政区划沿旧制。1950年8月,县将5个区调为7个区,原第四区划为第四、第五区,原第五区划为第六、第七区,全县有45乡镇、618保、7768甲;同年,废除保甲,改建村组。次年2月,为进行土改,区乡划小,县辖14区、202乡、15镇、10701村、73段。1951年3月,资阳县第七区堪嘉乡第二、第三分会,划入资中县第七区黄潭井乡太级、王家、书台、杜家村。1952年8月,城区定名城关区,增设第十四、十五区。全县16区,仍202乡、15镇、1701村、73段。1953年撤城关区所辖6镇,建12居委会由区直辖。
1955年12月,行政区划再次调整(合区并乡)。
1956年12月,城关区改置为城关镇(区级)。至此,全县并为9区、1区级镇、95乡、5乡级镇、1673村、12居委会。1957年10月,资阳县顺河场(集市)划入资中县。
1958年,县辖8区、1区级镇、76公社、433生产大队、2193生产队、12居委会。银山公社以原银山区为单位建成,原区所辖乡改为管理区。1959年9月,成立龙结区。1961年4月,撤银山公社恢复银山区,所辖各管理区均改为公社。5月,建立新桥区。9月,双河区复名公民区,舒家区复名双龙区。1962年5月,建立发轮区。至此,全县划为12区、97公社、1区级镇、5公社级镇、770生产大队、6348生产队、12居委会。1981年,县辖12区、1区级镇、2公社级镇、96公社、780生产大队、7637生产队、10居委会。1984年4月,县所有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分别改名为乡、村、村民小组。
1985年,县撤销鱼溪、铁佛、归德、甘露、龙结、罗泉、发轮、太平、舒家桥、蔡家、大井、宋家、金李井、兴隆街和骝马等15乡建制,改建为15镇,实行镇管村。1986年,上述15镇各设1场镇居委会;银山镇设3居委会。县有12区、1区级镇、17乡级镇、81乡、782村、31居委会。
1987年,重龙、顺河场、苏家湾等镇新设14居委会;顺河乡六角庙村划分为六角庙村和新华村两个村;撤销顺河乡和县政府顺河场办事处,建顺河场镇;撤销金紫乡,并入银山镇。1992年,撤区调整乡镇建制,撤销13区(镇)及97乡(镇)建制,全县调整为24镇、9乡、783村、45居委会。
1993年3月,成立水南镇奉安、凉水、石膏3个居委会。1996年8月,撤销高楼乡,改建为镇。1997年12月,成立水南镇四通、人和2个居委会。1999年9月,成立配龙乡配龙场居委会。2000年4月,成立明心寺镇明心、万福场镇2个居委会;7月,撤销陈家、走马、配龙、孟塘、马鞍、狮子等6个乡建制,改建为6个镇,实行镇管村;11月,成立水南镇笔坛居委会;12月,成立双河镇石家冲居委会。2002年11月,成立银山镇银磷、团结2个社区居委会;成立水南镇人和、四通、笔坛、武陵、倒石桥5个社区居委会,同时撤销水南镇奉安、凉水、石膏、四通、人和、笔坛6个居委会。
2003年1月,成立明心寺镇川硫社区居委会,撤销明心寺场镇居委会;11月,成立重龙镇西外、文庙、小东、城东、西街、后西、水南7个社区居委会,撤销南华街、西外街、状元街、文庙街、北街、小东街、城东、大东街、西街、后西街、水南上街、水南下街12个居委会;12月,重龙镇和水南镇调整为以沱江主航道中心线为界,沱江以北为重龙镇,以南为水南镇。重龙镇水南社区居委会划归水南镇管辖。2004年2月,撤销重龙镇文江场等35个居委会,成立重龙镇文江场等35个社区居委会;5月,成立马鞍镇马鞍社区居委会。2005年9月,成立球溪镇泉江社区居委会。是年,全县有31个镇、2个乡、783个村,7532个村民小组,52个社区居委会。
2015年12月,省政府同意撤销板栗桠、龙山2个乡,新建为2个镇。2019年12月,内江市政府批复:撤销板栗桠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水南镇管辖;撤销苏家湾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重龙镇管辖;撤销龙山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太平镇管辖;撤销顺河场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球溪镇管辖;撤销甘露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归德镇管辖;撤销兴隆街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新桥镇管辖;撤销配龙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发轮镇管辖;撤销金李井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鱼溪镇管辖;撤销骝马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双龙镇管辖;撤销宋家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双河镇管辖;撤销走马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高楼镇管辖。全县22个镇、384个村(包括农村社区80个)、3563个村民小组,社区居民委员会66个、居民小组504个。2020年,实施村级建制调整改革,调整后22个镇共有301个村(含62个农村社区)、2822个村民小组,城镇社区65个、居民小组777个。2021年,22个镇共有301个村(含62个农村社区)、2822个村民小组,65个城镇社区、814个居民小组。全县总人口1208688人,其中城镇人口255359人,农业人口953329人。
2025年资中县辖重龙镇、归德镇、鱼溪镇、铁佛镇、球溪镇、龙结镇、罗泉镇、发轮镇、银山镇、太平镇、水南镇、新桥镇、明心寺镇、双河镇、公民镇、龙江镇、双龙镇、高楼镇、陈家镇、孟塘镇、马鞍镇、狮子镇等22个镇。386个村(包括农村社区60个)、3572个村民小组,社区64个、居民小组502个。
大美四川欢迎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